2018-09-11 00:00
花都拈花 高潔
華人錯識榛子鉗
公園鐵欄,飄送着夏末紫藤的芬芳;抽屜裏,早已藏好了聖誕節莫斯科大劇院的芭蕾戲寶,《胡桃夾子》。是2018年季度套票,一年7張。
戲票印着法文《榛子鉗》(Casse-Noisette);由動詞「敲斷」、名詞「榛子」組成。1892年,柴可夫斯基為心愛的外甥創作。聖彼得堡聖誕夜12點,玩具們有了生命。1844年,大仲馬把德國人寫的童話改為法文。沙皇宮廷首席編舞家Petipa是法國人;法文是宮廷上流社會語言。這齣芭蕾傑作誕生時,用法文比後來英文Nutcracker的機率大百倍。
英文劇名作模糊化處理,反正是敲碎堅果的鉗子嘛。德國習俗,堅果鉗那排爆牙,可以阻嚇邪靈,保護孩童,忠誠吉祥。然而落到百年前中國 ...
(節錄)全文共76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