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即巿股評 | 2018-08-31 07:00

【EJFQ信析】內險股表現佳 平保超前同儕

放大圖片

踏入8月最後一個交易日,以12月底為年結日的本港上市公司都趕在「死線」前發布截至6月30日的中期業績,今天共有112家公司放榜。

重磅股多數已派成績表,若按板塊分析,保險股相對較佳。附【圖】所見,根據EJFQ「信號」系統顯示,保險板塊成分股中線市寬(股價高於50天線)比率在昨天下調後仍達36%,在一眾大市值板塊中處較前位置。在中美貿易戰不明朗因素影響下,個別內險股或是攻守兼備的選擇。

保險板塊成分股主要包括內地或國際險企,其中內險股值得關注。參考中國銀保監會資料,今年上半年內地保險業保費收入2.2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下跌3.3%;人身保險公司保費收入1.63萬億元,減少8.5%。宏觀數據雖倒退,惟無礙內險股業績報喜,行業龍頭如中國平安(02318)、中國人壽(02628)及中國太保(02601)中期股東應佔溢利分別按年上升33.8%、34.2%及26.8%。

投資者除了看險企盈利水平,亦須留意其他前瞻性數據,例如內含價值(Embedded Value)和新業務價值(Value Of New Business, VONB)等等,這些均是衡量保險股的重要指標。

上述3隻內險股上半年內含價值對比去年底都有增長,其中平保旗下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內含價值5723.36億元,增加15.3%;中國人壽內含價值7692.25億元,上漲4.8%;太保內含價值3092.42億元,提升8.1%。由於內含價值為有效業務價值與調整後淨資產的總和,數字反映3家龍頭的盈利能力提升。

不過,新業務價值普遍呈倒退跡象,中國人壽按年回落23.7%,至281.66億元;中國太保旗下壽險新業務價值減少17.5%,至162.89億元;僅平保的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價值仍實現正增長,但升幅只有0.2%,達387.57億元。

險企業績欠理想與監管收緊有關,原中保監去年10月發出的《關於規範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一方面要求險企停售短期、理財類型產品,另一方面提到險企設計需要着重長期和保障型產品,拖累了部分結構轉型力度較弱的內險股業績。

在內險股中,平保的轉型較快且效果明顯,其第二季新業務價值按年增長9.9%,扭轉第一季下跌7.5%的趨勢,令上半年新業務價值率達38.5%,上升4.1個百分點,表現勝同儕;此外,傳統壽險、長期健康險、意外及短期健康險規模顯著增長25.8%、40%和31.1%,反映保障型市場需求依然龐大。

展望下半年,平保新業務價值增長料更強勁,主要受惠於次季新業務價值回復正增長、價值率提高和長期保障型業務份額擴大,以及去年同期基數較低。平保除了壽險業務穩定外,旗下平安銀行發展亦佳,加上有「金融+醫療」科技雙引擎推動,前景相對樂觀。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