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宏觀分析 | 2018-08-28 05:00

Marc Franklin

美中貿易協議難解所有問題

放大圖片

中國於8月16日宣布,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將於8月底率領代表團到美國,與美國財政部國際事務副部長馬爾帕斯進行貿易商討,金融市場此前多天以致多個星期出現一輪較大的波動,對於有關宣布表示歡迎。事實上,由於中國與美國的談判看似失敗,並確認對500億美元中國進口美國商品開徵關稅告終,而中國以牙還牙作回應,金融市場被迫反映,其對全球貿易及更廣泛的經濟活動某程度的干擾。加上,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亦已就建議,對另外2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開徵關稅延長公眾諮詢,而這關稅可能仍會自9月起實施。

可是,即使最新的談判取得進展,同時美國與中國退出全面開徵關稅的爭拗,這能否平息美國對中國所有經久不散的憂慮?又或會否殘留重要議題仍有待解決,而到最後可能被看成是不能解決?

爭拗料持續至選舉過後

康利實際上相信,美國對中國的貿易及經濟政策敵對態度將會持續,甚至到2018年11月的美國中期選舉過後。特朗普政府架構中的高層目前是由一班具有重要影響力人士出任,這些人對中國相當長期的目標設定偏執的敵對態度。中國的「中國製造2025」工業及經濟政策議題就是主要焦點,讓美國政府及更廣泛的體制同樣對美國經濟及工業霸權感受到威脅。

美國經濟霸權受到威脅

「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其中一個宗旨是,政府對特定行業提供補貼,以在關鍵科技如人工智能達致長期全球領導地位及自給自足。「中國製造2025」聚焦10個策略上及技術上重要的行業:下一代資訊科技,包括5G網絡及網絡安全、高端數字控制工具及機械人、航空航天工業、海洋機械工程、先進鐵路設備、節能及新能源車輛、發電設備、農業機械、新物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設備。

就是這議題吸引了美國政府的注意,但不是好的原因。事實上,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最初公布的284種商品清單,作為對首5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開徵關稅的項目,便包括一系列對「中國製造2025」政策作出貢獻或因而受惠的機器、電子及通訊科技產品。

貿易爭議只是煙幕

因此,圍繞貿易未能達致協議,可能實際上只是美國與中國間,一道更深層及持久的經濟對抗的煙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