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基金 | 2018-07-25 05:00

譚家駿

深化改革撐經濟 中國股市吸引

放大圖片

美國掀起的貿易戰沒完沒了,環球投資市場經常因此出現震盪,並打擊投資信心。另外,美國聯儲局今年很大機會再加息兩次,美元上升令人民幣受壓,中國股市因而偏軟。然而,我們認為在股市下滑後,其價值已具吸引力。

堅持改革改善生活

作為一位投資者,大家應着眼於基本因素,特別是中國經濟其實仍然保持穩健增長,而且改革的步伐一直保持,為經濟注入活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的主題演講就說:「透過改革去改善」是中國的使命,並要透過改革去滿足人民對發展、創新及更好生活的渴求。

國企改革是中國持續進行的重要改革項目。從2015年起,三分之二的央企進行了重組、上市,或引入一定程度的股東改革。較強的國企向較弱的實施併購,不良資產被出售;沒有效率兼長期虧損的「殭屍企業」獲准倒閉、退市。

中國一直朝市場化經濟發展,可是涉及本地經濟安全或對國家重要的企業或行業,仍然於某程度由國家擁有,中國政府在經濟上的角色較以往更為吃重,目的是要整合本地巨企的力量,以讓國企能與國際對手競爭。

國企混改提升股東回報

雖然此表面來看是有所倒退,但於國企主導行業引入市場化改革的混合股權改革,長線仍是正面的。民企可以將最佳的企業管治行為規範引入,影響管理決策,提高效率及改善股東回報,同時國家保持一定權益。

事實上,政策成效漸漸開始反映,對中國股市來說亦是改善股東回報重要一步。另外,行業整合有利削減成本及產生其他協同效應,而且出售資產推高了生產力。在去年國企資產總額約達9萬億美元,利潤創下了歷史新高,盈利平均出現15%增長,並為5年以來最高。

混合所有制改革,即注入私營資本到國有企業,多數情況會令政府擁有權降至少數權益,並需要遵從股權擁有制及激勵計劃,以推動管理層與股東的利益保持一致,這有助令國企水平提升至更貼近優質民企。例如,一家國企電訊營運商於去年實行混改,引入民營資本作為策略股東。於改革後,策略股東持股35%,政府持有37%,另有25%為流通股,餘下有約2.7%擴大後資本分派到僱員激勵計劃。

金融改革開放持續

除了國企改革對中國經濟十分重要外,金融改革對於中國長遠發展亦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所以即使近日面對中美貿易關係緊張持續升級,亦無礙金融業推行改革及開放的大方針,好像中國證監會在今年7月已就《證券登記結算管理辦法》及《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的修改草案,向社會進行徵詢,計劃加大開放予外國投資者開立A股賬戶。此外,在今年較早時間監管方亦公布了對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寬規定及時間表。

總括來說,改革是繼續支持中國經濟增長的原動力,而股市調整後,現時估值已有明顯吸引力,可考慮分階段長線增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