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18-07-05 00:00

生命通識 岑逸飛

拚死吃河豚

河豚,正式名稱是河魨,英文是Blowfish,俗稱氣鼓魚、氣泡魚,香港人稱為雞泡魚。它在晉代有個雅稱,叫「鯸鮐」,左思《三都賦》的《吳都賦》,有句謂「於是乎長鯨吞航,修鯢吐浪,躍龍騰蛇,鮫鯔琵琶,王鮪鯸鮐……涵泳乎其中。」意思是,長鯨吞航船,大鯢吐波浪,海龍和水蛇翻騰跳躍,鮫、鯔、琵琶、王鮪、鯸鮐等,都潛入水中活動。 對於鯸鮐,《吳都賦》的註釋形容:「狀如蝌蚪,大者尺餘,腹下白,背上青黑,有黃紋,性有毒。」到宋代時,「鯸鮐」已用「河豚」代替。沈括《夢溪筆談》提到:「吳人嗜河豚魚,有遇毒者,往往殺人,可為深戒。」蘇東坡也有詩句云:「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他說的是用蔞蒿和蘆葦的幼芽與河 ...

(節錄)全文共110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