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理財方案 | 2012-10-13 11:00

財策有道 曾慶璘

80後理財勿過分進取

最近不約而同有調查發現本港80後的理財觀念有偏差。調查顯示80後訂立理財增長及退休計劃的目標十分進取,但目標與現況卻有很大差距,意味他們難以達成理財目標。另外,港大受委託進行的卡數處理及理財調查亦指出,約75%拖欠卡數的「80後」,仍會在拖欠卡數期間進行高消費活動,比率較「非80後」高出10個百分點。部分年輕人誤以為只還部分欠款或最低還款額,令還款更具彈性,卻忽視利息高昂的問題。

今期讀者來信的主角黃先生亦是80後。他今年27歲,目前月入約2萬元。他一向奉行量入為出的理財方法,每月還清信用卡卡數之餘,只有約1500元儲蓄。不過,黃先生的父親兩年前得重病,為籌集醫藥費,黃父把自住樓宇按揭套現,雙親亦耗盡積蓄。另外,他亦將全數20萬元的儲蓄用作父親的醫療及生活費。雖然黃父最後得以治癒,但失去工作能力,黃母為照顧丈夫亦只可從事兼職工作,黃先生成為一家經濟支柱,支出大增,直接影響其結婚及買樓計劃。

黃先生素有投資股票的習慣,惟以短線投機為主。然而,近年港股表現牛皮,加上積蓄所剩無幾,轉職後工作量增加,亦無暇炒股,正為財富難以增值而煩惱。

不過,筆者認為,理財除了財富增值外,控制風險亦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因即使投資回報再高,突如其來的經濟衝擊也可以令財富付之流水。

案例中,黃父便缺乏危機意識,忽略危疾保障,以致須自行承擔高昂的醫療開支,令經濟狀況轉差,影響退休及家人生活。因此,黃先生應控制風險,包括投保危疾保險,令他即使不幸罹患惡疾也可減輕負擔。投保額方面,一般為2至3年的家庭支出及治療費用。此外,作為家庭經濟支柱,保障家人於他意外去世後的生活,他亦應加入壽險保障,所需保額則為債務(借貸及按揭欠款)及負擔(供養家人的生活費)總額,減去資產值的差額。通過上述的保障,可減輕意外造成的經濟衝擊,自然更容易達成理財目標。

至於財富增值上,他應從小處著手。雖然他已經做到量入為出,但開源節流始終是財富增值的不二法門,建議他將支出歸類,以試算表記下每日支出,並設立個人損益表及資產負債表,定期檢討個人消費行為及財務狀況,控制不必要的開支。由於他早前耗盡積蓄用作醫療及生活費,目前只餘下約4萬元現金及股票,惟筆者不認同他以短炒投機的方式博取財富增值。

反而,他可利用每月約1500元的儲蓄,以月供股票方式作長期投資。很多銀行均有提供月供股票服務,且供款年期不限,令投資更有彈性。事實上,今年以來A股表現落後其他市場,上證綜合指數市盈率僅為11.6倍,較過去5年平均市盈率低,意味內地股市估值偏低。而中央政府將於下月8日舉行十八屆全國代表大會,預料新一屆政府在會議後將推出新一輪刺激經濟政策,相信可為股市提供上升動力。既然資金不多,先集中投資A股ETF,長線回報應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