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方案 | 2018-06-16 05:00
人生理財 胡彥希
美國10年期國債近期升穿3.1厘,創了7年新高。2008年金融海嘯後,當時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為0至0.25厘,趨近於零的超低利率水平,已無法以傳統貨幣政策來改善經濟問題。及後美國聯儲局實行量寬(QE)政策,印鈔票購買長期債券,提升美國長債價格並壓低利率,從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達到刺激經濟的效果。
聯儲推進利率正常化
聯儲局自推行QE維持超低息政策以來,美國當地失業率持續下降,經濟逐步改善,道指更接連創出歷史新高。聯儲局於2015年12月開始加息,在今年3月上調聯邦基金利率25個基點後至1.5至1.75厘,為金融海嘯以來第六次上調息口,名義上也許為經濟降溫,更貼切的說法是希望利率逐步趨向正常化,以迎來下一次危機的到來。
就去年12月美國通過稅改方案後消費信心提高,加上近來公布的經濟數據,令美國預期通脹升溫,市場預期當局在今明兩年的加息步伐或加快,觸發美債孳息率持續上升。事實上,美國政府的公信力被市場認定不會出現違約行為,所以傳統經濟學視美國國債為無風險的工具,而美債孳息率被認為是無風險利率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代表不需要承擔任何風險而能得到的回報率。當美債孳息率上升,美債的價格相應下跌,同時風險債券(包括違約及流動性等風險)與無風險債券的收益率差距收窄,投資於企業債券的回報變得相對遜色,因此令債券價格受壓。
高收益債息口敏感度低
由於高收益債券的派息率較高,息差收窄對其影響亦會較低。一如市場普遍預期,聯儲局於6月的議息會議上再次加息。預料未來數月債券市場將面臨較大壓力,建議追求穩定收益的投資者可考慮年期較短的高收益債券基金,如目標存續期為3年或以下,派息率及債券價格的波動性較低,預期對利率變化的敏感度亦會下降。
隨着美國預期利率上升,環球多個新興市場近期都出現資金外流的情況,投資者紛紛出售風險資產轉投美元市場,多個新興國家的貨幣兌美元滙率出現貶值,帶動美滙指數迫近94的高位。有投資者擔心美元持續走強,會對新興國家帶來不少衝擊,或會重現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但在過去20年,亞洲多國積極減債和增加外滙儲備,區內的金融體系已大為強化,加上不少央行之間早已製定貨幣互換協議,意思是即使部分成員國出現大量外資撤離,也有足夠資金合力應付相關問題。
亞企信貸質素正在改善
對於整體企業的穩健度來看,筆者認為以亞洲企業債券相對歐美企業債券更有優勢。雖然亞洲美元債券亦會受美國加息影響,但亞洲區內的央行仍然維持較寬鬆的貨幣政策,即使美國進入加息周期,亞洲央行的基準利率沒有太大變化,部分國家更出現降息情況,令區內債券的表現相對穩定。此外,評級機構穆迪最近發表報告指出,亞洲非金融類債券的違約率下跌至2%以下,顯示亞洲企業的信貸質素正在改善中。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邀約,請不要依賴本文件作投資決定。投資涉及風險。筆者已盡量確保所提供資料(包括數據)之準確性及可靠性,惟並不表示該等資料可作為投資者及消費者的指引,倘有關資料之任何不準確或遺漏等,所引致投資者及消費者有任何損失或損害,一概毋須承擔相關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