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基金 | 2018-04-24 05:00

陳致洲

大灣區繫國策核心 投資前景佳

放大圖片

 

近日外圍風高浪急,例如是貿易衝突、地緣政治等不明朗因素充斥,令環球股票市場皆出現大幅波動。儘管如此,中港股市之內仍然有不少吸引的機遇可供投資者發掘,其中,大灣區這個投資主題正在悄然崛起,相關股份在近期的表現亦相對穩健。

粵港澳大灣區幅員廣闊,是由深圳、東莞、廣州、佛山、珠海等9個位置相鄰的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所組成的城市群。

佔全國GDP逾一成

值得留意的是,上述地區佔中國全國土地面積不到1%,總人口不到5%,但卻佔全國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簡稱GDP)達12%之多,大灣區城市群的人均GDP達2萬美元,較長江三角州和京津冀為高,亦是國內主要城市群當中人均GDP的最高水平,大灣區的富裕與發展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大灣區的規劃綱要預料將會在未來數月內公布。我們認為,大灣區與內地的其他主要政策有極大的連貫性,其為「一帶一路」戰略的前設,長遠來說更是「中國製造2025」的大前提。

「中國製造2025」的核心就是製造升級,包括科技和健康護理等行業的升級亦包括在內,而大灣區就正正可以提供一切所需。

GDP超越三藩市灣區

舉例而言,深圳本身就是資訊科技和金融中心,同時區內亦是傳統製造業的落腳點,可受惠於產業升級。另一個要留意的地方就是人力資源,大灣區內有不少是屬於外省人,他們流動性高,來到大灣區就是為了發展空間,普遍具有較佳的企業家思維,同時,大灣區富裕(人均GDP高),當地人對於科技、服務的需求與認受性亦高。

由此可見,大灣區供應與需求兼備,成功的可能性會大於其他地區。大灣區若以GDP論,已超過澳洲,若與世界級灣區比較,則大灣區的GDP已超越三藩市灣區,現時僅次於紐約及東京灣區。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此外,大灣區的研發開支佔GDP比重達2.1%,比全國平均1.5%為高,雖然仍落後於其他世界級灣區,但差距其實並不大,大灣區內的高等教育和學院學生人數遠多於其他灣區,加上基建設施完善,鐵路、機場、港口等配套皆勝過上述灣區,所以已經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這東風就是將現時所有基建配套連接在一起的「最後一哩」,指的並非是硬件上的連接,而是軟件上,例如是服務,因為大灣區成本最高的基建已經完成,硬件早已齊備,目前只需要引入軟件,令整體效率提升。

建成為走出去平台

再細看大灣區,香港有金融,深圳有科技,澳門有娛樂生活,整體上已經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高端製造業、娛樂、健康護理等等應有盡有,所以如果內地的「中國製造2025」要成功,第一件事就是要將資源投放在大灣區。

長遠而言,則大灣區可與「一帶一路」連接,後者是如何走出去,前者則是建立一個平台達成走出去,所以下一個投資方向會是「一帶一路」,惟並非是在內地,而是在其他亞洲地區,因為資金將會走出去令其他市場受惠,但大灣區作為平台,既有創新,又有消費和基建支持,完善生態的機遇無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