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9 00:00
醫藥同源 劉駿良醫生
高血壓百年發展
數百年前高血壓又稱為紅血症,主要因患者面部及身體泛紅,之後很快便死亡。原始的治療方法是以水蛭放血,令患者失血後血壓自然降低。
直至1896年水銀血壓計的出現,才正式科學化地為患者量度血壓。當時醫學界把高血壓分為惡性及良性,以收縮壓210mmHg及舒張壓110mmHg為準則,兩壓高於此準則為惡性,須治療及控制;低於此準則為良性,毋須特別治療。
1950年,美國Framingham的心臟研究面世,醫學界對處理高血壓出現大突破,研究人員在該小鎮進行多年血壓的深入研究,就血壓情況對心臟、中風、癌症等風險作出歸納,發現當時醫學界所認為的良性定義,長遠會增加中風及心臟病風險。醫學界非常重視這個研究結果,從 ...
(節錄)全文共75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