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香港財經 | 2018-04-17 15:39

團結基金倡拓十四鄉兩地皮 料供3萬公營單位

放大圖片

團結香港基金發表新一期土地與房屋政策倡議報告,指出本港土地發展有三大困局,包括「住得細、造得少、估得低」,本港未來10年的公私營房屋落成量,均未能達標。

報告指出,儘管現時樓價愈升愈高,但單位卻愈縮愈小,坊間的「納米樓」單位不足215平方呎,僅足夠停泊1.6部普通四門房車。此外,香港過去10多年停止開發新土地,令可供發展的地皮買少見少,於是土地改劃成為主要的土地供應來源。不過,由於改劃前期工作繁多複雜,需時較長,更須經公眾諮詢,效率偏低亦充滿不明朗因素。

報告亦批評,政府在2007年的「香港2030規劃遠景與策略」諮詢中,明顯低估土地需求,結果如今香港的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2.74萬人,與印度孟買相若。基金會估計,本港未來30年,將需要新增超過9000公頃土地,約等於3個沙田新市鎮的面積,遠高於政府在「香港2030+」估算的4800公頃。

基金會高級研究員葉文祺預計,2018年至2022年經調整的私人住宅落成量,將不是每年2.08萬個單位,而僅是每年1.69萬個單位,未能達到政府「長遠房屋策略」中所訂的每年1.8萬個單位的目標。公營房屋方面,報告預計未來10年只有約21.74萬個單位落成,較政府目標的28萬個低22%,未來的公營的房屋供應不容樂觀。

基金會認為,最有效增加土地供應的方法,是在維港以外水域進行大規模填海。短中期需多管齊下增加土地供應,為此基金會翻查資料,尋找到兩幅位於十四鄉的具發展潛力的山坡地皮,可作有限度發展,增添約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該兩幅地皮既非郊野公園或環境敏感地區,也不包括在任何分區計劃大綱圖,認為極具政府認真參詳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