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18-04-05 07:00

【信報月刊】吳繼遠:名家多膺品 便宜莫貪

放大圖片

上環摩羅上街及荷李活道被稱為「古董街」,兩旁古董店林立。吳繼遠父親年代已在摩羅街設店,後來接手繼承,搬遷至荷李活道。憑着淵博的鑑別知識,薪火相傳的熱忱,吳繼遠儼然成為達官貴人的「補習名師」。被問到買古玩藝術品的秘訣,他強調「邊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格言是便宜莫貪。
--本刊總編輯鄧傳鏘、本刊特約記者袁樂雯

吳繼遠除了是古玩藝術品買賣的老行家,還是行內著名的鑑定專家,現為香港藝術品商會副會長及古玩鑑定委員會副主任,有份幫忙商會鑑定藝術品。吳曾自爆年輕時撞過不少次板,無論陶瓷、銅器或書畫,都試過買假貨,經一事長一智後,也從中汲取了豐富的實戰經驗。

他坦承,即使身為行內人,買錯膺品也很平常。他就認識一位行家,將歷年購得的膺品堆在一起,置於店中作為警惕,日積月累就恍如一座小山丘。「每天看着,是心痛,也是教訓。」

「買藝術品最重要是不要貪便宜,賣假貨的人就是看準這心態。」市價100萬元的古董,只會有人以120萬元標價轉售,若有人稱半價出售,就肯定是假的,「古玩行裏不會有『執死雞』,亦沒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這回事。」吳繼遠斬釘截鐵地說。

早年吳繼遠曾在香港博物美術館(香港藝術館前身)擔任助理館長,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機會,可以說他的鑑別功夫是博物館級別的。

吳繼遠教路,鑑別古物,一、多逛博物館,累積經驗以求觸類旁通,對初入門的人來說,最佳方法是多去博物館參觀,因為博物館的目錄會詳盡介紹該系列古物的藝術特色,細看說明,有助瞭解同系列古物。二、多向人請教,與經驗豐富的前輩及與同輩交流,經過日積月累的學習,自然會降低買到假貨的機會。

另外,偶爾也可以使用科學化驗輔助鑑定。鑑定陶器古物,可刮一點陶器上的泥土或開一個小洞,抽取物質驗明真偽。至於瓷器,抽取樣本較易碎裂,所以多以目鑑及經驗來判定真偽。

供求失衡 一窩蜂追逐名家

吳繼遠慨嘆,藝術品造假防不勝防,癥結在於大量的資金追逐有限的珍品,部分拍賣行為了追求生意額,都集中銷售高端古董及名家字畫,僧多粥少下,大量膺品隨之而生。根本解決之道在於增加供應,發掘有潛質的中青輩藝術家,解決市場供求嚴重失衡的結構性問題。

原文請閱4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訂閲揭頁版
下載Android揭頁版
下載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