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4 00:00
建築思話 陳雅妍
活化已修復堆填區
政府與社聯於去年推出「社會房屋共享計劃」,承諾積極考慮提供不同形式的過渡性房屋。希望藉計劃以釋放區內閒置或未曾善用的住宅單位,提供可負擔的過渡性社會房屋予基層市民,解決香港現時嚴重的劏房問題。
改建學校程序繁多
不過,計劃規模和可提供的單位數量,相對於等待上樓的劏房戶,可說是捉襟見肘。民間組織和學會亦提出新的方案,構思在市區的閒置土地,利用預製件組合方法興建過渡性房屋。
荷蘭的例子是,預製件組合屋除興建為可負擔單位外,更可加入社區設施,提供不同的社區支援服務。問題是,如果政府在市區真的能夠找到閒置土地,何不快快興建公共房屋,為市民解決根本的房屋問題。過渡性房屋的選址不應跟永久性發展覓地競爭地盤 ...
(節錄)全文共159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