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18-03-22 00:00

家庭醫學 溫煜讚醫生

「同理心」的爭論

放大圖片
「同理心」廣被稱許為一美德,促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善行。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保羅.布魯姆(Paul Bloom)卻在2016年出版了他的著作,名為《反對同理心》(Against Empathy),頓時掀起包括心理學、哲學和道德倫理學界的爭論。當然有學者支持他,也有反對他,更有誤解他。他在書中論及同理心不利醫生和病人的關係,應以「慈悲心」(Compassion或譯「慈愛」,如佛教的「菩薩心腸」)取代之。本文將粗略地說說醫患關係中的同理心。 醫科教授和導師都強調抱同理心看病人,認為同理心拉近醫患關係,取得病人信任,以致溝通無礙。我的導師解釋同理心是將心比心、感同身受、設身處 ...

(節錄)全文共196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