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宏觀分析 | 2018-03-22 05:00

龍觀脈象 陸庭龍

美息上升 留意蝴蝶拍翼效應

放大圖片

本文見報之時,美國聯儲局加息與否已成定局。相信大家已心中有數,只是未知聯儲局新任主席鮑威爾怎樣演繹今年餘下時間的加息步伐。在本周二,倫敦的3個月美元Libor升至2.25厘,是自2008年以來最高。而較早前在2月下旬,美國財政部拍賣350億美元的5年期國債,中標利率2.658厘,則是2009年12月以來最高。接着於3月12日,美國財政部拍賣的3年期國庫票據,中標利率2.436厘,又是2007年以來最高。

美元的短至中期利率已連續攀升至金融海嘯後的高點,而10年期國庫債券孳息率亦逾2.90厘,向着3厘這個市場公認的債市牛熊分界線進發;換句話說,美國聯儲局自2015年12月首次加息,在兩年4個月的時間內,將聯邦基金利率由0.25厘推升至1.5厘,加上本月上調的0.25厘,最新的聯邦基金利率已升至1.75厘。無論今年內加息3次或4次,聯邦基金利率肯定在2.25厘以上,較兩年多前上升了2厘。

美息升市場沒甚反應

2厘是多還是少呢?如果與金融海嘯前的5.25厘相比,一半也不到。你可以認為資金成本仍算便宜,因此各類型資產如房地產、股票、債券、商品等相信不會發生重大價格危機。在貨幣市場方面,各主要貨幣的滙率在過去12個月基本是橫行格局,美元兌各主要貨幣沒有出現壓倒性的升值或貶值的動力。除了美股三大指數不斷創新高外,大部分的資產價格表現相對平穩,似乎美元利率上升應該不會帶來任可毀滅性的後果。

要留意的是,在美元利率上升的同時,除了債券市場明顯受到壓力外,其實,每一類資產也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壓力,需要投資者靜下來,摒除市場上眾多的噪音,才能「聽到」。美元是全球的主要貿易、結算和儲備貨幣,它與環球金融市場內的每一環節都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而在投資市場內,資金成本是衡量投資回報的基礎,牽一髮而動全身,美元短期利率上升了2厘,難道真的是「小菜一碟」嗎?

不是「小菜一碟」

以港元利率為例,香港在過去兩年多時間內沒有跟隨美元息率上升,本港各銀行的最優惠利率依舊維持在5厘。各大地產發展商推出新盤時,依然賣個滿堂紅。撇除土地供應、住屋需求等樓市基本因素,按揭利率低企是買家考慮的其中一個重點。以最優惠利率為基礎的按揭息率雖然不變,但以一個月Hibor為基礎的按揭息率已彈升一倍多,背後的原因是一個月Hibor由去年的0.2厘上升至0.8厘,在今年初曾高至1.2厘。市場利率已受到美息的牽引力而上升不少,只是絕對利率水平仍然偏低,大家才感受不到利率上升的壓力。

本港年中以後或加息

但在聯繫滙率的制度下,港元利率始終不能長期偏離美息方向,現時美元與港元3個月息率已相差1.16厘,是2008年以來最闊,結果是在息差的壓力下,港元兌美元貶值至7.7450,只差50點子便觸碰聯繫滙率的港元弱方保證價7.85,相信香港在年中或以後調升最優惠利率也如箭在弦。

不單只港元,環顧英國、加拿大、澳洲,甚至沙地阿拉伯等地的短期利率,無一不處於上升軌道。本周歐洲央行官員也說考慮2019年開始加息,美國聯儲局加息雖然按時間表,而且有序地進行,其實,像鴨子游於水面,表面平靜,水底下的紅掌不斷划動,這才是大家要開注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