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3 07:00
虛擬貨幣在香港這一傳統金融中心不受「金融建制派」祝福,不過,各地不斷出現的瞬間致富神話,卻鼓舞一些不怕冒險、有遠見的香港年輕人加入淘金行列。七位八、九十後港青近期創立了Coulla,已在香港開設四個礦場掘礦。他們更大的野心是自己ICO,以及最終設立虛擬貨幣交易所。--本刊記者許創彥
走入葵涌一棟陳舊的工業大廈,轉進一個數百呎的單位,裏頭放滿了四個架的礦機,嗡嗡作響,「除了掘比特幣、以太幣,還有二十多種虛擬貨幣。」Coulla創辦人之一的Ronald說,客人來到,他們會建議客人不要單買一種貨幣,配搭多元點,減低風險。看中了,通常合約一簽就兩年,水險、火險、管理費全包,48000港元。
Ronald指,掘幣是整個虛擬貨幣產業最穩陣的一環,「因為你確保有成果,好像以太幣,每張合約每日會多0.012粒。」加上虛擬貨幣價格波動大,掘幣時間長,「將升幅和跌幅拉長,變相平穩一點。」
單單掘礦為他們帶來的生意額,絕不能小覷。開業半年,招徠了二百多個客。開張之時,正值比特幣價格火速上漲, 從7月的2000多美元,升至12月的20000美元,Coulla賺得盆滿缽滿。「第一個月收入已有六位數,之後一個月七位數,差點八位數。」
儘管最近一個月,比特幣價格反覆,一度跌穿7000美元大關,嚇跑了不少潛在客人,Coulla新客戶也少了,但Ronald認為這並非損失:「市場穩定下來,下調至合理水平,大家不再盲目炒賣,未嘗不是件好事。」
認識愈多,Oliver不光做了虛擬貨幣擁躉,更成為了其背後技術Blockchain(區塊鏈)的信徒。「我覺得它真的能改變世界,至少能將兩個互不信任的團體綁在一起。比如我們能寫一份smart contract,一寫好,內容怎麼樣都篡改不到;你再看傳統的遺囑,小甜甜(龔如心)那份不就被改了?」
「所以,你要有信仰,一定要信Blockchain。」Oliver說,Coulla如今為了「傳教」,「現在出糧,出bonus,很多時用比特幣和以太幣,希望員工一同相信這件事。」
看ICO四個標準
Coulla目前在香港共有四個礦場。當然,他們野心不單純是幫客掘礦,眼看近月ICO風氣正盛,他們正積極看白皮書,尋覓有潛質的ICO,幫客投資。
要判斷ICO的潛力,Oliver認為有四大準則:「第一,看founding team,看核心成員有什麼人,這很影響你覺得那ICO有沒有實力;第二,看那產品做什麼,能帶來什麼改變;第三,看那ICO是否真的需要應用Blockchain技術,如果沒需要,就純屬炒作罷了;第四,是它的路線圖,以及有什麼投資者,有誰endorse。」
原文請閱3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