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10 00:00
EJ GLOBAL plus 環地視野 凌劍豪
解構農曆
閏月
農曆每個月的長度相當於月亮一個盈虧的周期,大概是29.5天,故農曆大月有30天,小月有29天;但這樣的話12個月合計只有354或355天,比陽曆的一年少了10到11天,久而久之月份就不能對應四季變遷,因而每過幾年,就需要加上一整個閏月,彌補缺少的日數。
古人置閏是採用「十九年七閏法」,平均每3年置一閏月,另有隔年置閏,以維持19年內有7個閏年。而現時置閏方式源自清朝,只要兩個冬至之間有12個完整月而非11個,就需要置閏。
節氣
按照太陽與地球的相對位置而訂立的補充曆法,最初於商朝時只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4個,到秦漢時代才完全確立流傳至今的廿四節氣。
廿四節氣對應太陽在黃道上的 ...
(節錄)全文共90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