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專家評論 | 2018-02-05 08:30

余錦雄

水管屋解決香港住屋問題

放大圖片

衣食住行一向是人類生活所需的四大必要條件,而當中住更是給予安全感最重要的一環。一個屬於自己的舒適住屋大概是每個人都希望擁有的。可惜,在香港這個擁有屬於自己的住屋願望卻相當難實現。

根據美國顧問公司Demographia所公布的「全球樓價負擔能力調查」,香港房屋世界第一貴,並已經連續7年成為全球最難負擔城市的第一位。一個正常收入的家庭需要連續18年不吃不喝才有可能買到屬於自己的房屋;同時,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積只有161方呎,然後大概八成的住戶只有不足753方呎的單位居住。對比內地各個城市有381方呎和新加坡有323方呎,可以看出香港整體的人均居住面積實在太小。人均居住面積小加上樓價高企,居住問題成為了香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各種各樣的房屋設計相繼出現。最近有香港的設計師提出了一個名為「水管屋(OPod)」的全新建築概念。

水管屋是以兩條混凝土水管所建造的環保住屋,面積大約100到150方呎,可供最多兩人一同居住。水管屋雖然只有百多方呎,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一間小小的水管屋配備了客廳、儲物室和浴室。同時必需的煮食設施、冷氣、食水和電力也一應俱存。

設計出水管屋的設計師相信,水管屋比起貨櫃屋更能解決香港的住屋問題。水管屋主要物料的混凝土水管能隔熱和防火,加上水管是現成的,只需一到兩星期就可以完成,對於作為房屋的主要建築物料可謂十分適合。而且價格也比發展其他的住屋便宜,因為整間屋的造價連裝修費只需大概12萬元。

有關租金方面,如果只算建設及營運成本,百多方呎的水管屋租金大約每月3000元。

從居住設計角度看,水管屋這個全新的居住概念或者其他設計如貨櫃屋等,未嘗不可以解決現時香港人一些臨時性的居住問題,但以長遠計來說,我們要解決的是土地問題,相信就算我們年輕一代能屈能伸,試問如果沒有土地供應,這些水管屋又可以放在哪裏?

所以我們最重要的應該是督促政府努力移山(如岩洞)填海,開墾土地,以達到滿足民生及發展的需要。

余錦雄
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