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基金 | 2018-01-30 05:00

陳致洲

港股具催化劑持續上升

放大圖片

全球股票市場表現非常強勁,包括港股在內的多個主要市場踏入2018年以來繼續屢創新高,其中,特別是港股的基本面不俗,同時又具備中長線催化劑,存在不少機遇供投資者發掘。

隨着全球經濟的復甦趨勢持續,商品市場包括銅、鐵的價格見上揚,通脹亦緩慢上升,意味着上游的價格及成本上升,已經傳導至中游以至下游產業,企業可因應市場情況加價,其中,消費品類如奶、酒等飲品亦已提價,帶動企業盈利增長。

而港股市場去年升幅驚人,正正就是因經濟基本面明顯改善令企業盈利表現穩步復甦,我們預期接下來3月企業所公布的業績亦不會差,有利大市維持強勢。

資金開始流入亞洲

此外,大家不難發現近期即使美股表現持平,但港股仍然可有不俗表現,主要是因為相對於2017年,2018年港股在資金面上擁有更多利好因素,主要是來自於海外資金。

過往海外投資者對亞洲市場一直不太看好,參與度並不高,不過我們已開始看到資金流入亞洲市場,有不少是去年未有參與亞洲市場的主動型互惠基金,這是去年投資環境所不具備的條件。同一時間,港股更受惠於內地資金南下,例如是內地保險資金可投資於股票市場的比重增加,將持續為港股帶來更多的資金。

人幣強利地產銀行

另一方面,有一點值得投資者關注的是,今年港股的投資形勢相信會有所變化。舉例而言,2017年明顯可見科技股造好,但今年初以來科技股表現較為疲弱,相反消費相關股份卻成後起之秀,這與經濟廣泛復甦令各個板塊皆可受惠有極大關係。

由此引伸的投資風格變化,就是去年只要有盈利表現便可以極大程度帶動股價上升,今年的環境是各個領域都可看到盈利增長,所以市場不會單單因為有盈利就給予較高估值,相對而言,資產價值會更被市場看重,尤其是人民幣滙率走強,可吸引資金湧入如房地產、銀行等重資產板塊,值得投資者特別留意。

多項本地因素支持

港股除了基本面吸引之外,今年還有不少唯獨屬於本地市場的利好因素,例如MSCI會於6月將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

而港交所目前亦正在籌備同股不同權機制,相信有利更多企業,特別是新經濟領域的公司在今年下半年來港上市,令整體市場規模以至可投資範疇均可擴闊;更多不同類型的投資選擇無疑可以令港股市場更加興旺,對本港經濟亦有利。

與市場改革有關的政策則有H股全流通,首批試點企業不超過3間,估計會在今年下半年實施,雖然即使全面實施亦佔港股成交不大,但全流通後將可吸引更多A股投資者來港股市場套戥,流量加大亦令A股企業有誘因來港上市,長遠而言亦是利好。

總體而言,港股基本面復甦,同時亦具有獨特的利好因素如同股不同權、H股全流通安排等,前景表現值得看好。至於風險方面,投資者宜留意油價及債息會否上升過快,以及通脹未來會否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