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亞洲(日本以外) | 2018-01-14 05:00

何如克(Robert Horrocks)

市場迎來不一樣的好景

放大圖片

亞洲股市2018年的整體前景頗為樂觀。首先,股價和盈利增長正展現上行動力。對着重基本因素的投資者而言,這説法可能過於技術性,不過股市傾向順勢而行,而目前的趨勢正是上揚。

其次,現時的經濟環境利好──歐美以至全球多國經濟均錄得可觀增長,亞洲本土經濟增長亦保持強勁。歐美央行收緊貨幣政策固然構成風險,但歐盟的緊縮步伐較美國緩慢,而日本和中國仍然維持寬鬆貨幣政策(我預期情況將會持續),均有助紓緩相關風險。此外,亞洲其他國家亦具備有利條件,可透過貨幣政策以至財政政策刺激經濟。以上因素均反映亞洲區的盈利增長前景亮麗,而且只要整體貨幣環境維持中性,市場的平均估值應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然而,地區基準指數的情況則可能有別。原因何在?

市場傾斜情況或扭轉

事實上,亞洲(日本除外)基準指數去年的升勢由相對少數的股票帶動。逾三分二的指數成分股回報遜於大市平均。股市在過去20年從未出現如此傾斜的情況,導致部分投資者對後市轉趨悲觀,認為升市難以持續。然而,我卻有不一樣的看法──市場上的極端價格差距不會導致經濟大幅下滑,但可能帶來投資機遇。

基準指數的回報幾乎全數來自超大型增長股。回顧過去數年的市場環境,企業普遍缺乏利潤增長,上述股票遂吸引市場青睞,估值因而可能被推高至超出合理水平。再者,資金流入交易所買賣基金,令上述情況加劇,因為這類基金不論估值高低,被動地買入超大型股。

盈利增長範圍或擴大

然而,一旦其他板塊的中小型企業出現盈利加速增長,以科技及健康護理業為主的超大型增長股吸引力可能會漸減。假若盈利增長擴大至更多行業及國家(我相信這是政府加推經濟刺激措施的結果),我認為投資者或會從超大型增長股轉投估值合理的中小型股。屆時,流入亞洲區的資金可能被吸引至主要基準指數以外的主動型策略,繼而為中小型股締造良性循環。

故此,股市在2018年可望造好,但基準指數的前景則相對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