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 | 2018-01-11 05:00
Morningstar
業界經常以新興國家的增長率或潛在增長率為支持投資新興市場股票的理由,其邏輯是持續的高經濟增長能夠推動相關股市的回報。惟這想法與現實並不相乎。從長線來看,經濟增長和股市回報的確大致朝着相同方向(正向)發展。但是,幾乎沒有證據顯示,以年度計的經濟增長與股市回報有關,無論是新興市場或如美國等已發展國家亦然。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最被廣泛用作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增長的簡單指標,涵蓋個人消費、商業投資、政府支出和淨出口4個部分。我們可以因此合理推斷,上市公司產生的收益可能與經濟增長有關。消費者或政府機構會購買這些公司生產的商品和服務(個人消費和政府支出),而公司會利用這些活動產生的利潤再投資和發展其業務(業務投資)。另外,企業可以將產品出口外銷(淨出口)。從1971年1月至2016年12月,美國名義GDP以每年6.4%的幅度增長。同期美國股票市場的總回報率(以Wilshire 5000指數衡量)為10.6%。雖然兩者幅度不同,但方向一致。
兩者或方向一致
其他發展中國家亦有類似情況,例如是在過去數十年出現巨大經濟增長的中國。從199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國名義GDP每年增長14.5%。但如果你期望投資中國股市可以為你帶來比擬其經濟增長的回報,則會換來失望。儘管中國經濟發展強勁,同期MSCI中國可投資市場指數的年度總回報率只低至2.1%。與美國情況一樣,兩者幅度雖然非常不同,但方向一致。
2005年,佛羅里達大學教授Jay Ritter發表了一份,研究16個國家經濟增長和股票市場回報的論文「Economic Growth and Equity Returns」。其研究結果證實了上述關係,即在經濟增長和股市回報在數十年或更長的時間內一般會向相同方向移動,惟幅度差異可以非常大。Ritter使用的數據可以追溯至1900年,證明趨勢長期以來一直存在。
儘管長期趨勢相似,但Ritter指出這些國家的年度經濟增長與市場回報呈負相關性。他以1970年至2002年的數據對已發展國家進行分析,並以1988年至2002年的數據對新興市場進行分析。相關性等於1代表GDP和市場回報關係很強,會一同起跌;負1表示兩者呈反方向移動,0表示兩者之間沒有關係。我利用美國聯儲局經濟數據庫和MSCI的年度數據,研究了過去20年美國和4個新興市場年度名義GDP和市場回報的關係。【圖1】顯示,從1990年代中期到2016年,其中4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和股票市場的相關性幾乎是零,甚至是負。唯一例外的是印度,其名義GDP增長和市場回報呈正面相關性。【圖2】分析同期國家人均GDP與市場回報的關係。
企業利潤主要來自海外
【圖2】顯示的結果亦相似。5個國家的年度經濟增長與市場回報之間並沒有太大的聯繫。經濟增長與市場回報的關係密切與否,其中一個主導因素是當地公司的利潤是否主要來自國內經濟。而現實是,這些國家中規模最大,利潤最高的公司多數為大型跨國公司,大量利潤來自海外。投資者亦不能忽略股票市場是貼現因素;也就是說,股票價格會不斷消化新訊息,包括經濟增長率。因此,基於市場參與者的預期,股票價格和回報很可能會偏離基本經濟條件。
參與新興市場分散投資
不過,這並不代表在新興市場上市的股票沒有前景。持有新興市場股票可以擴大投資者的機會,由於它們的走勢不會經常與美國或其他已發展市場一致,能為投資者帶來分散投資的作用。【圖3】顯示這些不同市場回報的相關性。
儘管持有新興市場股票可以增加投資組合多元性,但也可能會帶來更高的風險。從1988年2月至2016年12月,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MSCI美國指數的波幅分別為23.0%和14.3%。投資者應該注意不同形式的股票風險。例如,許多新興市場(尤其中國)的最大型企業都是國有或深受國家影響的企業。國有企業是由政府機構部分擁有的上市公司,容易引起政府與其他公眾股東之間的潛在利益衝突。因此,在投資新興市場時,在股票、地區和國家層面保持多元化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為Morningstar ETF分析員Daniel Sotiro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