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分析 | 2017-12-11 05:00
陳致強
2018年將至,筆者最近與投資部同事討論明年展望,均認為隨着全球央行逐步撤回寬鬆貨幣政策,投資者真有必要調整投資策略,筆者於下文列出影響2018年市場走勢的六大關鍵。
關鍵1:央行措施漸現分歧
步入2018年,料央行對資產價格的影響力持續,但全球央行政策開始出現分歧,形勢將更為複雜。首先是美國聯儲局料於明年將加息3次,但未被市場完全反映。緊隨聯儲局加息步伐的是英國,英倫銀行最近終於加息,為10年來首次,但投資者對該國增長前景和通脹超出目標顯得有點憂慮。歐洲方面,歐央行將實行退市,即減慢買債計劃,同時維持政策利率不變。而日本央行亦開始「暗中縮減」每月的購買資產規模。
關鍵2:「保住購買力」仍然重要
雖然貨幣政策正在轉向,但步伐非常緩慢,筆者預期利率將持續偏低;然而,筆者早前不只一次說過,各國央行所採用的通脹指標根本未能反映現實世界的成本,因此,保住購買力依然是投資者的首要任務。
關鍵3:市場波幅或會增加
儘管央行以審慎的態度收緊貨幣政策,但其影響仍未明朗,投資者宜小心流動性不足和波幅急升的風險。美國聯儲局、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推行量寬多年,手握極大量環球債券資產,一旦央行沽售有關持倉,或釀成債券孳息急升。另外,近年ETF及高頻交易盛行,導致表現集中於少數股份,也對流動性構成影響。
整體而言,在央行審慎行事下,筆者預期2018年的波幅相對溫和,然而政策的變動及其引起的流動性下降都可能觸發波幅急升,令投資者面對的風險增加,但同時亦帶來入市或增持的機會。美股估值偏高,不過,歐央行退市及英倫銀行加息將為歐盟及英國股市帶來波動,及提供入市機遇。
關鍵4:地緣政治成主要風險
地緣政治已成為投資者的頭號風險,在2018年很可能會繼續動搖環球市場。
• 委內瑞拉、尼日利亞及中東等產油國的風險正在升溫,一旦有突發意外發生,或引致油價飆升。筆者注意到投資者的組合中,石油投資比重普遍不足。
• 隨着英國脫歐限期迫近,談判漸趨緊張。此外,債務纍纍的意大利即將舉行大選,或為歐盟帶來不穩。
•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稅制改革在本月初獲參議院以些微差距通過,不過,參議院通過的稅改方案仍須與眾議院早前通過的版本協調。是次稅改對共和黨的中期選舉選情非常關鍵,並將反映特朗普民望。
• 不少選民對全球化感到不滿,認為過去的緊縮措施剝削了他們的權利,加上貧富懸殊日益嚴重,令民粹主義正捲土重來,或阻礙經濟及市場發展,甚至推高通脹。
關鍵5:顛覆性趨勢將持續
少數的企業正顛覆行業面貌及淘汰傳統企業,因此獲市場青睞,股價表現脫穎而出,在明年繼續成為重要的投資主題。然而,這些顛覆性企業的規模和影響力已引起立法和監管機構的關注,因此將受到更嚴密的規範。例如在歐盟,有科技巨擘就因反競爭行為而遭罰款;美國方面,國會也正徹查個別科技巨企,指它們涉嫌協助俄羅斯干預選舉。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部分科技企業,人口結構之轉變,亦正重塑金融市場。隨着消費力高的嬰兒潮世代陸續退休,成熟國家及部分新興市場的經濟動力開始減弱。投資者應將上述的因素及趨勢納入投資考慮之中。
關鍵6:投資要更小心選擇
雖然環球經濟表現穩健,但增長多集中於個別範疇,而各地區的表現分歧更大。同時,不少市場的估值已偏高,因此,投資者需更審慎地選擇投資。股票方面,筆者偏好歐洲多於美國,因為後者正在加息及縮表,市場亦可能已經過熱。相反,尋求收益的債券投資者,可以在亞洲覓得較吸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