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宏觀分析 | 2017-11-14 05:00

Keith Wade

環球經濟全速前進

放大圖片

一年之間竟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去年在華盛頓舉行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年會中,與會者普遍懷疑環球經濟的前景。而在今年,IMF已經上調環球經濟預測,而主題亦已轉為「尋求可持續增長」。

主要指標顯示經濟增長仍然維持穩健,主要由於本輪經濟增長的趨勢具有全球同步性,美國、歐洲及日本均表現強勁。

寬鬆貨幣政策確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而商品價格回升以及中國經濟的穩健表現亦同樣地重要。

投資意願方面亦出現復甦,特別是美國。雖然這是有紀錄以來最長的增長期之一,但這亦是美國資本開支最為疲弱的時期之一,特別是企業資本開支。

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帶動美國經濟增長的因素發生變化(勞動型服務的比例增加,資本型製造業的比例減少),以及科技的成本亦難以測量。

菲利普斯曲線失效

環球經濟的升勢已為投資情緒及市場帶來支持,但投資者及央行仍對通脹的走勢感到困惑。鑑於就業市場持續緊縮,大部分投資者或會認為,現時的工資增長及通脹將會加快。然而,現時我們正處於「適度增長」的復甦階段,經濟增長的「熱度」並不足以推高物價。

這方面的關鍵的是菲利普斯曲線(Phillips curve)。它描述了失業與工資增長之間的關係:失業率下降將會導致工資增長加快,反之亦然。問題是這種關係在本輪的周期中並未出現,而部分評論員認為這種關係已經失效最少數十年。

這已對各央行造成知識方面的危機,因為央行已習慣使用菲利普斯曲線,作為設定貨幣政策方向的指南針。

現時框架有完善空間

實際上,關於菲利普斯曲線有效性的爭論,經濟學家分為正反兩方。其中一方認為,央行應該承認這種關係已經失效,並尋找其他途徑為政策提供指引。另一方認為我們應該繼續保留此框架,但需要更努力地理解其中的驅動因素。這是在提升指南針的效能與放棄指南針之間作出選擇。

我們認為央行不應放棄菲利普斯曲線。除了需要面對選擇其他方法取代它的問題之外,現時的框架仍存在許多有待完善的空間。

例如,根據兼職或臨時工人等因素對失業率進行調整,能有助改善預測工資及通脹壓力的能力。使用全球而非當地的產量缺口數據,亦將能帶來更有效的結果。

未來數月將會帶來重要的考驗,因為上文所述的環球經濟增強跡象有可能導致就業市場進一步地收緊。提升指南針的效能將會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