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MPF | 2017-10-12 05:00

馮裕祺

積金確增值 短炒卻不宜

放大圖片

很多人對強積金的印象,停留於「收費高,增值力一般」,因此常放任不理。惟積金局剛發布的數字卻為大家帶來另一種啓示。根據積金局數據,截至去年12月底,原來約3萬個強積金賬戶的累算權益已超過100萬港元!而過去10年,成員平均累算權益增加一倍以上,累計增幅達126%,可見強積金制度已經發揮效用,為成員退休儲備增值。

強積金固然有其作用,但成員在管理這項動輒涉及數十年投資期的退休儲備時,有何要留意呢?

買賣價未知難短炒

強積金基金轉換限制較少,一般不涉費用。有部分成員可能會藉此「積極」管理,當作股票投資般頻繁交易,又或視之為「即日鮮短炒」,以「長線投資,短線操作」方式,希望可持續獲利。

我們的看法是,無論投資者洞察力如何精細,也容易「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大家切記,強積金基金組合轉換不是實時進行的,而基金買賣主要是以「未知價」形式進行。意思是當成員轉換基金時,基金的單位價格仍未落實,要待收巿後才能計算出來,而並非以成員作出基金轉換指令當刻的價格為準。因此強積金基金無即時價位參考,要做到因應短期價格變動來賺取差價難度極高。

走位貴「精」不貴「密」

強積金乃打工仔退休保障之一。在其定期定額的供款模式下,「平均成本法」可拉勻基金單位的成本價,緩和市場波動對投資的影響。所以頻繁「換馬」,反而會削弱「平均成本法」效應。我們曾以客戶數據作內部分析,發現整體回報最突出的一群成員,投資模式都非以短炒為主,可見經常調動投資組合並非一定有益處。

不過避免頻密炒賣,也不代表要將強積金投資置之不理。大家作投資決定時,必須先考慮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個人財務狀況等。另外,最好每半年或在人生階段改變時,檢討自己的強積金投資。成員亦要擴闊投資視野,增進理財知識,正所謂「高低有時,進退有據」,不如取其中庸之道,以數字及理據分析經濟大環境的變化,作明智的投資決定。說到底,管理強積金與其盲目奔馳,倒不如以長線目光看待,沿着所定下的清晰目標,才可建立豐足的儲備,為銀齡退休生活作更佳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