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ETF | 2017-09-05 05:00

羅寧雨

指數化投資受詬病

放大圖片

最近半年至9個月美股升勢強勁,當中ETF為帶動大市上升的因素之一。然而,市場上有聲音批評ETF增加市場泡沫風險,此指控在一定程度上與ETF接連錄得資金流入規模創新高有關。

於2016年,在美國上市的ETF錄得2830億美元資金淨流入,而管理資產總額已經達到2.5萬億美元。部分大型市值股票受ETF的升勢帶動,除了在交投量方面呈顯著升幅,估值方面亦受惠。然而,ETF屬於指數投資工具,僅容許機構投資者追蹤指數表現,若要論及上述泡沫的真正成因,須歸咎於投資者的非理性投機行為。

在「ETF泡沫論」之外,近期美國時事雜誌《The Atlantic》在另一層面,探討指數投資會否對經濟構成不良影響。

增共同持股削企業競爭

該文章作者Frank Partnoy曾經在九十年代任職華爾街投行,在固定收益部門擔任銷售工作。離開華爾街後,他曾出版兩本著作,均相當受讀者歡迎。Partnoy在文中指,目前三大美國指數基金公司的管理資產分別高達數萬億美元,佔美國各大型公司股票的15%至20%。在過去一、兩年間,愈來愈多學術界專家指出,當多家公司被少數指數基金及大股東持有,可能會扼殺經濟。

於1984年,在指數基金誕生後不久,普林斯頓大學一位經濟學家康貝爾格(Julio Rotemberg)指,公司為了股東利益行事,當股東擁有多元化的投資組合時,多家公司合謀的機會會更高。此論調要說的是,如果投資者在每一家公司均擁有股權,當所持有的公司減少競爭,這些公司的價格將集體上升,投資者就會受惠,但消費者卻要承受更昂貴的產品及服務。

在2014年,再有學者就此題材進行研究,發現由於航空公司的股份由少數股東持有,此等公司的機票價格比原來價位高出12%。結果甫出,學術界即進行了更多研究,發現過去20年來,美國市場的集中度和共同擁有股權不斷增加,經濟放緩的情況卻同時出現。

導致股價盲目上升

上述報告發表後,大型指數公司即時作出反應,指公司擁有獨立團隊參與所持有公司的股東大會,而有關部門的同事主要從股東角度出發,希望公司能以最有效的方法,為股東謀取最大利益。因此,他們投票的決定往往會與維權投資者(activist investors)的想法及投票決定一致。

對指數ETF資產急速上漲,高盛投資管理部門的全球聯席負責人Timothy O'Neill有另一憂慮。他指出,大型股票指數ETF不斷買入同一組大型股票,此做法會令「最有價值」的公司,保持其「最有價值」的地位;隨着ETF不斷受投資者申購,這些公司的價值將不斷上升,以致最終大型公司的估值不停膨脹,不論它們在營運上是否獲得進步。

近年市場上有多家顛覆傳統的FinTech及新創企業出現,不少獲得成功,料此等公司的出現會成為大型公司尋求進步的動力。此外,當這些創業公司在二手市場上市後,很大機會將令機構投資者重新審視有關行業的公司,及再次計算這些公司的估值,令業內企業的估值重返合理水平。

或利好價值投資者

在歐美等地,ETF吸納了不少主動型投資機構管理的資產,這已是不爭的事實。然而,當愈來愈多資產配置在屬於不同地區及板塊的大型股票時,意味市場對小型股票的關注度降低,而被市場忽視的資產數量有所上升,或更有利價值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