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方案 | 2017-08-05 05:00
楊書健
未來10至20年,人口老化乃至人口萎縮將是投資亞洲諸地區的最大考慮。
人口是否老化,主要取決於20年前的出生率,以及該城巿能否吸引外來人。自二戰之後,世界各地的成熟經濟體出生率都逐漸滑落,城巿化幾乎就等如出生率減低。日本和歐洲的出生率已經幾十年處於低潮,因此人口老化早就出現。但是環觀東南亞區,除了菲律賓和印尼之外,大部分經濟體的出生率亦在八九十年代降低,全球出生率最低的幾個地區幾乎都在東亞。而東亞經濟體的工作人口亦在這幾年開始收縮,將會影響經濟增長。如果新增家庭數目減少,更會減低對空間的需求,不利樓巿發展。
GDP增長可以分成人力資源增長、資金回報和總要素生產率3個部分。其中總要素生產率包括教育程度提升、工人技術成熟、物流系統完善等因素,是社會長期累積的結果。5至10年的中期經濟預測都是取決於人力資源以及資金回報的走勢。假如某經濟體的其他生產要素不變,但是工作人口由每年平均增長1%,變成每年平均萎縮1%,GDP增長將會減少2%。
人口愈多難靠移民補缺口
面對人口老化,香港或新加坡這一類小型經濟體的改善空間相對較大。根據政府2015年預測,香港的工作人口將在2018年到達頂峰,然後逐年回落,直至2030年稍為回穩,到2040年後有再一波萎縮。由2018年到2030年,按政府於2015年公布的估計,勞動人口會減少22萬,平均為每年1.83萬人。這個程度的缺口,其實可以透過吸納移民解決。尤其在「一帶一路」規劃之下,從沿線60多個國家增收學生,可以一方面增加香港與這些國家的連繫,一方面抵消工作人口減少的影響。不過這些政策是否落實,如何落實,落實之後其他配套如何執行,都需要社會整體的共識。
在人口較多的經濟體,單靠移民政策就未必能夠抵消人口萎縮的影響。比如日本,由2014年到2030年的15年間,工作人口將減少800萬人,平均每年減少50萬。所以就算當地民眾願意開放移民,也很難每年找到幾十萬合資格的移民。因此,原來人口愈多的經濟體,人口一旦開始萎縮,要改變軌跡就愈難。
個別城市具優勢續增長
不過根據日本的經驗,就算經濟體的整體人口減少,部分城巿仍然可以維持增長。過去20年,東京人口就從九十年代初的1168萬人口,升至2013年的1329萬,令東京經濟保持活力。大城巿的大學系統比較吸引,畢業後的工作機會也更多,所以可以聚集年輕人,保持人口增長。在未來10年,首爾與台北等,每個經濟體的龍頭城巿或者都會受惠於類似反應,在人口老化的背景之下,仍然保持經濟活力。
因此,雖然房地產業者經常說要分散投資,但是實際上分散投資亦需選擇長期走勢看好的城巿。在各經濟體都面臨人口老化的背景之下,選擇投資目標更要小心。如果以「能否吸引外來年輕人」為選擇準則,那麼亞洲適合長期投資的城巿或者只有十來個龍頭城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