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宏觀分析 | 2017-07-10 05:00

許長泰

多重債券策略 防加息效應

放大圖片

上星期,筆者談及目前美國聯儲局加息的狀況和展望,以及收緊貨幣政策的路徑。當局於6月份會議公布,每年縮減資產負債表最高可達6000億美元,縮減規模屬前所未見,到底這對債券市場有何影響?投資者又可如何部署?

美國政府債務當中有13%由聯儲局持有,而美國抵押擔保證券亦有33%由聯儲局持有。聯儲局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意味其將由購買轉為沽出相關資產,因而推高債券孳息率。令狀況更為複雜的因素是,預期當局收緊貨幣政策,正值美國固定收益存續期處於數十年高位之時。鑑於債券孳息率低企,加上企業及政府均以較長期限發債,以將息率鎖定於歷史低位,故存續期長,即表示債券基準對利率變動甚為敏感。

應對存續期充分理解

儘管如此,即使當局收緊貨幣政策,投資者亦毋須過分憂慮。在加息環境下,並非所有固定收益範疇均會作出同樣反應。首先,投資者對存續期應有充分理解:加息時,美國長期國庫券傾向錄得較大跌幅,而短期國庫券則跌幅較小。隨着利率上升,長線投資者可以較高孳息率進行再投資,因而受惠。

其次,在加息環境下,美國高收益債券等一些較高風險的債券範疇表現傾向相對堅穩。這類債券可提供較高票息,有助提升投資者的總回報,從而抵消價格下跌所造成的部分影響。

各地政策迥異利分散風險

美國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貨幣政策走向依然迥異,預期有關分歧仍會持續。環球市場上不少固定收益的基準指數均與美國利率維持較低甚至負數相關性。就美國投資者而言,其固定收益資產較少配置於環球市場,美國債市佔環球債市約33%,但美國投資者的債券組合則有逾九成投資於美國固定收益。

投資於本地市場合乎情理,畢竟分散投資於環球不同市場,亦帶來貨幣風險或對沖成本。然而,鑑於現時進行對沖的成本相對較低,加上於世界各地分散投資,有助降低組合受美國收緊貨幣政策影響的程度,投資者或可按自身組合的需要及風險承受能力來衡量是否增加環球配置。

隨着美國經濟增強,聯儲局的加息周期應會繼續向前推進,當局亦可能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從而收緊貨幣政策。這對債券市場的投資者而言,或許構成阻力,但透過管理存續期、分散投資於各個固定收益範疇及放眼環球市場,應有助於貨幣政策趨緊的環境下爭取收益。

固定收益資產的前景未見明朗,或令投資者質疑於組合中包含相關資產是否依然有利。儘管如此,歷史數據顯示,核心固定收益資產的波幅相對股票為低,有助於當未能預測的突發事件拖累風險資產時為組合降低波幅。因此,於投資組合中包含不同資產而達致分散投資,仍屬較審慎的做法。

(二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