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理財方案 | 2017-06-10 05:00

楊書健

估價模型核心-行業與風險假設

放大圖片

上期撰文談到價值投資的估價模型的要訣,在於掌握行業大勢。上周收到讀者朋友電郵,問掌握行業大勢的說法比較玄,詢問我們可否再寫詳細一點,到底什麼是分析行業大勢。

具體來說,估價模型最核心的假設有兩項。第一,分析師需要分析行業的供求關係,以決定相關的具體數據。以房地產為例,最重要的假設就是樓價、租金和空置率的走勢。

重點考慮行業供求關係

最近美利道停車場賣地,中標價格每呎超過5萬元,既創下了香港新高,亦可能創下世界紀錄。重建成商業大廈之後,要達到3厘租金回報率的話,平均租金需要約140至150元,高於現時中環甲級寫字樓的平均租金,並接近國際金融中心的租金。故此,我們可以預期,發展商或會以最高規格發展該地皮,變成繼國際金融中心之後,另一幢全港定位最高的大樓。

定期賣地的首要目的當然是增加總供應量。但是另一個好處,就是增加資訊,提高巿場透明度。例如今次賣地,吸引標書數目不少。最後由本地龍頭發展商中標,加上這類項目發展需要最少3至5年,證明本地資金仍然看好香港未來幾年的發展。

分析工作需要大量資訊,尤其是股票或債券分析,必需完全依賴公開資訊,否則就成了內幕交易。因此,成熟的金融中心往往以制度保障資訊透明,以利各方進行投資分析,促進巿場發展。

評估風險方式五花八門

另一類假設,則是風險評估。無論是股息率、巿盈率,還是比較詳細的內部回報率,最基本的概念都是承擔風險的代價。評估風險的具體模式五花八門,筆者曾引入公司的模式,就包括英國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以及某四大會計師樓的方案。但總括而言,這些模式都要求分析師考慮所有的風險,並且為之評估影響。例如投資東京或台北,必需要考慮地震風險,並且以地震保險和地震演習等方式,將這層風險轉移。

中長期而言,投資失利往往就因為評估風險的時候,遺忘了部分種類的風險。尤其是發生機率低、破壞力巨大的風險,例如小國政變、大國金融危機,大部分人都不願輕易討論。因此,除非管理層或者評估風險的方法有特定要求,否則很自然地我們都會忽略這些風險,又或將之歸納成「背景風險」的一部分。所以,距離上次危機的時間愈遠,巿場就愈傾向炒高風險資產,直至下次危機來臨,風險資產的價格迅速滑落,就成為一次金融危機。

正如上次撰文提到,在電腦化的過程之中,起初由簡變繁,但在新一波的自動化發展之後,具體數字已經交由電腦計算,分析師的責任回歸初心,再次以掌握行業大勢為主。筆者在大學授課時,經常告訴同學,要驗證自己是否明白模型背後的概念,只需選擇一隻股票,自己嘗試以一張紙計出估值。但是估值要有實戰價值,則在乎同學們能否吸收足夠的資訊,作出合適的行業和風險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