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8 00:00
康和健 顧小培
不同而不和
世間事物,不可能盡相同。廣州話有道,十隻手指都有長短。然則手指與手指之間,從來沒有爭執,反而能彼此扶助。不但不至於「犧牲」任何一隻手指的「小我」,更肯定能完成整個手掌操作的大我。
《論語》〈衛靈公〉篇中,孔子說:「道不同,不相為謀」。在另一篇〈子路〉中,他卻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乃是在「和」的表象之下,藏有「不同」的成分。那樣做,顯然符合君子「不與人交惡」的前提,但只可算是消極的態度。更積極的是「不同而和」:雖然不盡同,但能和諧相處。
另一個解釋是將上述的表象和內涵反過來說:內心能和睦相處,但不盲目苟同。《舊五代史》〈周書〉〈錢鏐傳〉中有例:「今奉詔書責問,合陳本末端 ...
(節錄)全文共76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