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理財方案 | 2017-05-13 05:00

楊書健

對沖地緣風險 宜分散地域配置

放大圖片

隨着上月美國派遣航空母艦到日本海,東北亞的地緣政治風險突然升高。現階段筆者認為美朝雙方仍然止於陣前對罵,應該不會動武。但是在這種情勢之下,擦槍走火並非不可能。而且中、美、俄、日以及南北韓,總共6個政府都是朝鮮半島的持份者,它們之間的關係複雜,擦槍走火其實亦不限於美朝之間發生。

雖然戰火爆發機率很低,但是一旦爆發,影響非常深遠,正是地緣政治風險的特點。以分散投資對沖風險,對沖的主要就是這類機率低、影響大的風險。故此,無論對某一經濟體信心有多大,都適宜將部分資金,分散投資到其他經濟體或地區,以收分散投資之效。歐洲的機構投資者投資本國證券的比率,部分低至只有5%。就算在美國,雖然經濟總量龐大,但是當地的機構投資者平均亦只持有約四成的本國證券,其餘都投資到海外。

機構投資者利用指數基金

除了以地域分類之外,機構投資者亦會分別投資於股票、債券、房地產,以及其他種類的投資工具。債券的總回報一般較股票低,但可以提供穩定現金收入,最終還款額亦事先確定,較少受經濟因素所影響。其他投資工具亦各有不同特點,例如房地產長期走勢與通脹率相關。因此,同時投資不同的投資工具,亦可有效穩定組合的長期回報。

以地域或投資工具分散投資,行內稱為資產配置,與實際揀股是兩個層次的決定。在資產分配之後,機構投資者不一定有資源或知識投資到每一個目標巿場,故此他們或將部分資產,交由第三方的專業團隊負責。筆者專注商業房地產十餘年,傳統客源就是這類機構投資者。另外,近年機構投資者亦有考慮放棄揀股,單以指數基金投資以達資產分配之效。有研究曾指出,在歐洲約有一半的機構投資者有以指數基金投資。

最大誤解是只分散揀股

一般投資者對分散投資最大的誤解,是他們會傾向集中配置,卻分散揀股。近一兩年,筆者有幸接觸不少希望轉型成家族基金的家庭,發現部分投資組合只是同時擁有超過100隻本國股票,但又甚少債券,兼且絕少海外投資。

這種假分散策略實際上並無好處。假如本國經濟下滑,或者出現美朝對峙之類的地緣政治危機,那100隻本國股票將會同時下跌,這方面的風險並不比只持有20隻本國股票為低。

分散配置集中持股

反而持續研究100隻股票,確保自己清楚每一隻股票的基本面,工作量龐大,並非一般中小型家族所能負擔。最終傷害投資回報的,往往就是投資組合裏,一眾被忽略的小量持股。假如某一股票佔整體組合1%,如果該股票出現危機,股價大跌六成,亦令投資組合的整體回報降低0.6%。假如投資追求的長期回報是6%至8%,來自這隻股票的損失,就已經是全年目標的一成。

因此,降低持股數目,引入海外投資,並且分散到債券和房託等投資工具,往往是改善投資組合整體回報的第一步。在改革初期,投資者甚至會大量以指數基金填補海外投資的份額,以盡快成功分散地域配置。分散配置、集中持股,一般投資者未必習慣,但卻是家族基金機構化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