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17-03-22 00:00

投資者日記 畢老林

技術分析的牛熊「妙用」

放大圖片

3月21日,周二。在美股八年牛市初期,唱淡比唱好易出位得多,皆因資產價格雖從低位V形反彈,市場情緒卻仍在谷底徘徊。投資者恍如驚弓之鳥,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勾起輸錢的慘痛回憶,為看淡後市的論者提供了一個「龐大」市場。

後海嘯時期頭兩三年,老畢一天到晚接觸到這類評論,坦白說,當時確實看得「津津有味」,深覺淡友圍繞QE、債災、惡性通脹的因果分析言之成理,自自然然就會棄股從金。由於世界剛走出超級金融風暴,坊間對那些在「十級地震」中仍能賺大錢之輩奉若神明,其中一位是對沖基金Eclectica創辦人亨德利(Hugh Hendry)【圖】。

左一巴右一巴

有過一段很長的時間,亨德利乃專門發放悲觀言論的財經網站Zero Hedge常客,一唱一和如魚得水。不知是否給市場左一巴右一巴摑得痛了,亨德利於2013年底一百八十度轉軚,從過去狠批政府挽救銀行,並押上真金白銀賭金融體系再陷危機,變為全力擁抱「央行干預」和量化寬鬆,徹底打倒昨日的我。

投資講到尾無非為了賺錢,「骨氣」不能當飯吃,作為基金經理,亨德利在美股牛市第五年轉軚絕對不遲,惟拒絕「死牛一邊頸」並非全無代價:與全力唱淡那些年相比,亨德利的曝光率明顯減少。

這個不難解釋,任何時候皆巨熊上身的媒體如Zero Hedge,不會引用亨德利的言論倒自己米,即使節錄一部分,亦不忘冷嘲熱諷宣示立場,為的是提醒讀者到底誰「變了節」;主流財經媒體則難免戴上「有色眼鏡」看他,態度跟對待牛市早期已大力唱好的基金經理如泰珀(David Tepper)親疏有別。老畢也是近日才在英國投資刊物MoneyWeek再度發現Hugh Hendry這個名字,憶起了此君從「熊太爺」化身「牛魔王」的往事。

亨德利「重出江湖」後說過什麼,老畢並不特別感興趣,但他再度現身卻令我想起一些投資者的共同體驗,值得跟大家分享。

死亡交叉失靈

第一點是,技術分析令一廂情願變得「有根有據」。美股於2009年3月9日見底,以標普500指數日中最低位666點計算,迄今升幅達255%。在牛市初期,標指分別於2010和2011年兩度出現所謂的「死亡交叉」(50天線跌穿200天線)。重溫當時的財經評論,許多人以美股技術走勢轉差為理由,認定標指勢必重見2009年低位,等於宣判「牛市已死」。

技術分析追蹤的不過是一種市場tendency,由此發出的買賣訊號可靈可不靈,次次都準,哪裏還有人打工?「死亡交叉」阻不了美股繼續攀升,老畢一點也不覺意外。在下有興趣知道的反而是,淡友到底先有結論才借技術分析加以「確認」,抑或投資決定堅實地立足於技術分析?

我的看法傾向前者。何解?上面提及的兩個「死亡交叉」,出現時間都是美股牛市早期。正如前述,那些年唱淡「大有可為」,藉技術分析「證明」觀點正確,會令很多人看上去十分聰明。錯了亦無傷大雅,反正此輩打死不信牛市能捱足十年八年,take two、take three、take four,攞彩斷估用不上多久。

有bias就要認

等吓一年等吓又一年,美股再度出現「死亡交叉」已是2015年的事,標指同年且一度失守從2009年低位延伸出來的上升趨勢線。事隔四年,淡友以為「守得雲開」,牛市玩完之聲震耳欲聾,結果呢次又係衰咗。

這個倒沒什麼,有意思的是,在牛市第七年轉軚的淡友,竟像夾好了般集體行動,當中不少人索性把技術分析反轉來read,死亡交叉、趨勢線失靈,調轉嚟講彷彿就能「確認」牛市足以持續多幾年。

亨德利轉軚轉得早,在評論界眼中「公信力」雖打了折扣,惟別人點睇一件事,至少對班客有交代。反觀那些給美股「長牛」嚇破膽的淡友,技術分析幫唔到手,反向演繹便自以為死都拗番生,「華麗轉身」不愁沒有下台階。卻其實,股市唔係升就係跌,有bias認了便是,何必壞了技術分析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