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 | 2017-03-07 05:00
羅寧雨
股神畢非德掌舵的巴郡公司在2016年年報中,用了整整5頁篇幅來講述股神10年前做的一項投資決定,而這項投資實際上是源於與友人的一次打賭。當時股神認為,很多主動型投資的對沖基金雖然收取高昂的管理費,但往往與回報不成正比,因此股神決定與對沖基金Protégé Partners聯合創始人Ted Seides打賭:畢非德會投資於一隻追蹤美國標普500成分股的指數基金,而對方則投資於一隻背後包括5隻對沖基金的Fund of Funds,為期10年,勝出一方可選擇將投資回報捐贈予慈善機構。至2015年底,股神的回報已領先超過四成,除非年內有超大型股災,否則似乎大局已定。
槓桿及反向ETF活化市場
作為追蹤大型指數回報的傳統投資工具,ETF在過去10年取得了不少突破。回顧過去,在2006年誕生的槓桿及反向ETF對ETF行業帶來的衝擊絕不可小覷。當年推出的槓桿及反向ETF於美國上市,主要追蹤美國大型股票指數的每日兩倍正向或一倍反向的回報,參與投資的大部分為機構投資者,而作用主要是為投資組合作短期對沖,或以槓桿將投資部分作短線擴大。時至今日,槓桿及反向ETF的投資者已不單只有機構投資者,零售投資者亦有很大程度的參與。
同時,槓桿及反向ETF已經伸延至歐洲及亞洲市場。今年將於港交所推出、掛鈎恒生指數及國企指數的槓桿及反向產品,背負着不少ETF業界人士的期望,因為過去在數個不同的亞太區投資市場,包括南韓、日本及台灣,當追蹤本土股票指數的槓桿及反向ETF推出之後,當地的整個ETF市場都會因其所帶動的交投量而被活化,ETF相關交易量佔整體股票市場每日成交的比重亦會增加。
自去年開始,由於地源政治風險進一步升溫,環球投資者均有注意與恐慌指數VIX相關的ETF及交易所買賣產品。近期VIX與股市均一同上漲,已引起投資者的戒心,一些有槓桿的VIX ETF曾於6日內大升17%,但要注意的是,相關ETF的2016年度回報卻是-94%。
聰明啤打ETF滲入主動元素
近年在投資界非常熱門的聰明啤打(Smart Beta)ETF,雖然於2003年就已面世,但其高速發展及擴張是最近四、五年的事。ETF誕生初期,主要是機構投資者作為追蹤大型金融指數的工具,旨在獲得與大市相若的回報,部分機構投資者稱之為「ETF 1.0」。當產品開始獲得一定認受度後,開始出現專注投資個別板塊或金融資產的ETF,這大大幫助了機構投資者作一些戰術性資產配置,目的在於根據不同資產的前景預期,調整相互間配置比例。漸漸地,ETF在投資界的應用愈趨廣泛,投資者希望進一步透過此投資工具達至更加多元化的投資目的。聰明啤打ETF被個別投資人喻為「ETF 2.0」,其實是將被動型投資及主動型投資的特點結合。
被動型投資集中以偏低的成本追蹤大市回報,而主動型投資則旨在找出被大市低估的資產再作投資,旨在取得跑贏大市的回報。聰明啤打ETF通常以低於主動型投資的成本,在大型金融資產版圖內找尋具特質的資產,如有較低波幅率、高企業盈利質素、價值型投資、小型市值及高動力等。至2016年11月,環球投資於聰明啤打ETF的總資產高達4970億美元。
ETF市場下一個里程碑
國際投資界開始討論「ETF 3.0」的來臨,背後所指的是進一步將主動型投資模式包裝成ETF,供投資者在交易市場試用。此概念在美國已有相關產品,被稱為「Active ETF」。香港ETF市場短期出現Active ETF的機率不高,但即將問世的恒指及國指槓桿反向產品卻有望為香港ETF市場帶來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