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新興市場 | 2012-10-04 06:00

市場洞察 譚慧敏

東協經濟一枝獨秀

今年以來,東協國家的經濟增長相當搶眼,與中印兩強的增長降溫形成鮮明對比。在股市方面,東協自去年以來亦大致跑贏中國和印度。筆者認為,強勁的本地需求正是東協經濟和股市雙雙表現優異的主要原因。

由於歐洲經濟衰退、美國增長緩慢,以及中國經濟放緩,南韓、日本和台灣等出口型經濟備受打擊。東協的出口類別雖也在最近數月動能減弱,尤其是馬來西亞和印尼的商品出口,但當地經濟增長仍出人意料地維持堅挺。

今年第二季,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分別按年增長6.4%、5.9%、5.4%和4.2%。東協五國的加權平均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為5%,高於18年歷史平均的4.7%,而季內其他新興市場的增長卻已放緩至長期平均以下。由此可見,東協經濟的相對表現確實不俗。

10年以前,中國勞動力每月的平均工資較東南亞國家為低。但如今,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已上升至東協的兩倍水平。與此同時,東協所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亦在近年來持續上升,從2008年的580億美元,增長至2011年的1220億美元,而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卻已從2010年的2630億美元高位有所回落。

除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以外,東協亦享有強勁的內需增長。東協五國在亞洲中產階級中約佔14%份額,雖遠低於中國的61%,但高於印度的11%。因此,儘管東協的每個成員國規模不大,但以整體而言卻不可小覷。 筆者認為,強勁的內需增長正是近年東協股市表現不俗的主要原因之一。年初至今,菲律賓、新加坡及泰國指數以美元計均錄得超越20%的總回報。

由於通脹紓緩為貨幣當局提供放寬空間,東協各國的中央銀行於今年較早時分別將政策利率下調,但各行在最近數月卻並未繼續放寬。這是因為,一方面,當局希望能保存「彈藥」以預防外圍環境轉差;另一方面,通脹可能會在第四季趨高。儘管如此,筆者預計通脹並不會在短期未來構成困擾。雖然東協央行未來可繼續減息的空間已縮小,但在必要時仍有能力放寬貨幣政策。

投資者應留意的另一項風險是印尼的經常賬赤字在第二季顯著擴濶。筆者認為,印尼的收支平衡應不會很快出現危機,原因是資本賬盈餘在第二季進一步增加,而截至第二季末的外匯儲備亦高達1070億美元,相當於大約6個月的進口及對外償債成本。

考慮到環球增長環境如此疲弱,世界上很少有地方還能像東協般維持如此強勁的內需增長。東協五虎曾在1990年代一吼驚人,如今這些國家似乎正再次崛起。雖然新興市場通常較為波動,但投資者無需因此駐足。東協各國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及優越的內需增長,有望支持當地經濟繼續強勁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