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 | 2016-12-04 05:00
Karsten Junius
金融市場日益關注下一場政治大事(即於12月4日舉行的意大利憲制改革公投)所帶來的風險。反對票於最新民調結果持續領先,反映在意大利與德國政府債券差價逐漸擴大,引致市場人士憂慮上升。意大利總理倫齊推動憲制改革失敗的風險確實存在,問題是「下一步將會如何?」。
公投可引致三種情況
公投引致的最壞情況是全面慘敗,這將意味全面反對倫齊的領導,更重要是全面反對其改革議程。倫齊大敗將引發2017年舉行換屆選舉,令民粹主義政黨五星運動有機會贏得眾多票數。若該黨在新一屆議會成功組建聯盟,則有機會領導新一屆政府。然而,這結果對管理仍不斷上升的意大利政府債務,或對歐盟或歐羅區的前景有何暗示則實在無法確定。
另一情況是,倘若倫齊以些微差距飲恨,他繼續執掌政權的機會將會增加,但他仍有辭職的可能,惟將迅速重獲意大利總統委任,直至其2018年任期屆滿。雖然如此,倫齊的政治影響力將被削弱,而其主張的憲制改革遭到反對亦將重創其政治改革議程。政治僵局將確保政治穩定性,但會成為難以理解的狀況。
而最理想的情況是倫齊險勝。雖然在民調中落後,但其實仍有大批選民懸而未決。這結果將保證政治穩定性至2018年選舉,令倫齊在未來兩年能全面掌權。市場亦應對此感到振奮,因為倫齊取勝有助推動其改革計劃,期望他繼續着手處理意大利的結構性問題,包括經濟停滯不前、司法制度效率極低、公共行政失調、監管負擔過度,以及妨礙私營業務發展的繁文縟節等。
即使最終出現上述最理想的結果,我們亦不應過分樂觀。支持陣營勝出應被視為「必須」元素,而非繼續踏上改革之路的條件,而顯然這道路將是漫長而艱辛的。考慮到意大利經濟的嚴峻形勢,恐怕目前並無權宜之計令國家經濟好轉。
憲制公投是最後機會
顯然,無論12月4日的公投結果為何,意大利將面臨若干風浪,當中主要風險源於對意大利的償付能力失去信心而加劇的債券市場財務壓力,這對意大利的財政狀況及銀行業均構成影響。樂觀主義者認為,意大利多年來的除息後基本財政平衡一直錄得正數,足證意大利致力改善公共財政的決心,亦是該國得以繼續進入資本市場的理由。反觀,悲觀主義者則強調多年來多項改革及整頓財政的承諾仍未獲履行,債務水平亦不斷上升。就這兩個情況而言,作為歐羅區成員國,實際上能為國家帶來眾多好處,包括低利率、獲央行配合及歐洲夥伴的全力支持。但可惜的是,這些機會很大程度被意大利的政局不穩、疲弱的管理層,及拒絕改革所蹧蹋。憲制改革公投可能成為這些已錯失的機會之最後一着。現時,公投失敗引致的政治風險,可能成為影響整個歐洲的財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