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 2016-11-16 05:00
陳致洲
隨着特朗普(Donald Trump)當選美國第45任總統,纏繞市場已久的總統選戰終於塵埃落定,然而,市場短期的波動性相信會繼續增加,美元滙價在大選後或會因避險需求而轉強,但一段時間後,市場或憂慮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長期地位,反過來令美滙受壓。
預期市場的較大波動應會持續一段時間,因為未來仍有多項重要的歐洲事件,例如12月的意大利憲法公投及將於明年舉行的法國及德國大選。
歐洲有多項重大事件
在這個情況下,展望2017年,投資者會在已發展市場以外的地區尋找投資機遇。其中,亞洲區具備多項利好因素,例如亞洲上市公司的盈利預測在過去數年以來被持續下調,但今年已開始逆轉,估值上亦相對便宜,現時MSCI亞洲(日本除外)的預測市盈率及市賬率均低於已發展市場,加上經濟前景正在好轉,亞洲區可看高一線。
在亞洲區當中,中國的地位舉足輕重,其經濟穩定是推動區內增長的重要催化劑,可帶來正面的連鎖效應。
中國早前公布,第三季經濟按年增長6.7%,與今年第一及第二季度持平,而且製造業狀況亦見改善,10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進一步擴張至51.2,工業生產者出廠價(PPI)在9月錄得近5年以來首次按年上升後,10月份按年升幅亦再擴大至1.2%,說明經濟已經穩定下來。
值得留意的是,隨着PPI等價格的回升,意味着企業的議價能力開始提升並有能力加價,對企業盈利有正面作用,在此情況下,尤其是內地一直疲弱的私人部門投資增速,有機會因而回升,成為內地市場進一步的催化劑。
亞企盈利有改善空間
換句話說,過往數年以來的通脹低迷環境或已不再,特別是近期全球債息開始上揚,所反映的就是通脹預期上升,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市場而言,整體企業盈利都有改善空間,相信此因素在踏入2017年後會逐步被市場關注。
中國市場內另一個可留意的地方,就在於政治上的變化。早前中共中央召開十八大,並確認國家主席習近平為「核心」,2017年開始可望看到更多的改革舉措,包括國企改革等實施。目前市場仍然未有將這個因素反映,故此屆時若真的看到相關政策出台,對市場而言十分正面。
至於中長期而言,全球正步向由北美洲、歐洲及亞洲組成的「多樞紐經濟」,因此亞洲在全球經濟的重要性將逐步提升。
中產崛起成消費動力
過往不少亞洲國家都依賴向已發展市場的消費者出口貨品,以推動經濟增長,不過,如中國、南韓及台灣等依賴出口的市場,正在轉型至消費主導的服務型經濟,尤其是在人口結構層面上,在千禧世代(1980年後及1995年前出生者)購買力增加帶動下,富裕的中產階層迅速崛起,形成一股堅實的消費力量。
據經合組織預測,至2020年時亞洲中產階層將佔區內總開支的42%,至2030年時更將提升至59%。同一時間,亞洲區消費者的品味亦有所改變,令區內的創新消費企業可望蓬勃發展。
總括而言,美國大選以至未來將會出現的連串政治事件,無可避免會為市場帶來不確定性,但亞洲市場的基本面相當不俗,經濟正持續改善,帶動通脹回升,企業盈利亦見復甦,投資者不宜忽視區內的投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