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分析 | 2016-10-05 05:00
胡一帆
在經歷2014及2015年頹勢之後,生產者價格和企業盈利能力在今年逐漸好轉。我們認為,盈利增長勢頭在2016年還能持續,現有數據也支持增長。前瞻而言,滙率走向、終端需求以及庫存變化是影響2017年盈利增長的關鍵因素;特別是終端消費者的需求,如果出現明顯提振,能推動企業盈利再往前邁進一大步。
2016年對於亞洲製造業生產者價格和企業盈利來說是個重要的轉折點,因為這是3年來生產者價格(PPI)通脹首次出現上升趨勢。亞洲貨幣兌美元和油價均回穩,終結多年來的下跌。工業銷售和出口量都出現回升,直接帶動企業盈利能力改善。價格回穩是今年情勢好轉的主要原因。展望2017年,滙率走向、終端需求以及庫存變化將成為亞洲企業盈利增長關鍵因素。
2017年亞幣滙率風險下降
2014和2015年亞洲貨幣兌美元貶值扮演了化解衝擊的重要角色,提振出口競爭力,同時也減輕全球通縮對該地區生產者價格的衝擊。2016年是個轉捩點──北亞貨幣(韓圜和新台幣)開始升值,東南亞地區和印度的外滙儲備也開始增加,亞洲貨幣全面疲軟之勢已告終。我們預期,亞洲貨幣相對於十國集團(G10)將更加穩定。但是如果亞洲貨幣出現大幅升值,特別是兌美元或歐羅,將會再度壓制生產者價格走低。
G3明年需求或進一步好轉
終端需求和定價趨勢是推動企業利潤率上升的關鍵因素,因此了解這兩個因素的趨勢變化至為重要。歐羅區、美國和日本(G3)進口雖然同比仍是負增長,但跌勢已在年初回穩。更重要的是,我們認為進入2017年之際還有進一步好轉的可能。美國2017年經濟增長將由今年的1.4%加速至2.4%,歐洲增長大致持穩(2016年1.5%,2017年1.3%)。
美國仍會主導全球物價發展,其通脹雖為正值但缺乏激勵。舉例來說,近幾個月成品(不計入食品和能源)物價增長放緩,且陷於1%以下。鑑於美國消費市場蓬勃和勞工市場趨緊,這種發展頗令人意外。我們認為,目前的終端需求能夠維持生產者價格正增長(0至5%),但要進一步加速(高於5%)則需要G3的需求大力拉動或是資本支出回升。
庫存支持開始消退需留意
2016年出貨庫存比上揚提振亞洲地區的生產者價格,而工業生產放緩和出口緩慢回升也足以消化庫存。供給吃緊有助於生產者價格回穩。然而,近期採購經理調查顯示,庫存開始上升(PMI指數高於50)。也就是說,供應面能為亞洲生產者價格提供的支持開始消退,並可能在2017年影響至利潤率。我們會持續密切觀察這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