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分析 | 2016-08-28 05:00
Karsten Junius
德國聯邦銀行隨着時間轉變把該國人領取退休金的年齡提高至69歲的主張言之有理,然而該行未有明確道出重點:提高領取退休金的年齡有助加強退休金制度的可持續性,因而可降低對家庭及政府儲蓄的需要。即使退休金改革只在未來才見效,但現已可增加本地消費,有助重振歐羅區經濟。此外,該改革亦會提升未來的潛在國內生產總值,有助鼓勵企業在此時作出投資,從而滿足日後更多的需求。因此,我們相信及時的退休金改革,可與擴張性貨幣政策相輔相成,共同刺激消費及投資。
根據8月份月報顯示,德國聯邦銀行提出把領取退休金的年齡逐步提高至2060年的69歲。該報告引起國內不同政策制訂者的預期回響。德國人的預期壽命穩步遞升,若領取退休金的年齡沒有按此相應提高,這將為未來世代的工作人口造成重大負擔。然而,我們再次忘卻提高領取退休金年齡不只在未來見效,其裨益實際已惠及當下。
當下開始產生正面影響
很多經濟學家都認同所謂的生命周期或永久性收入的假設。該假設指出,理性及具前瞻看法的個人於每個時期作出的消費及儲蓄決定,均基於他們對終身資源的觀念而非只考慮當下的收入。換言之,當知道將來不能依靠政府提供的公共退休金,現在便會增加儲蓄。由此可見,退休金改革對循環周期及貨幣政策而言是何等重要。反對歐洲央行貨幣政策的一眾人等,利用永久性收入的假設指出負利率帶來的通縮影響。由於利息收入將於退休時減少,他們認為儲蓄戶必需增加儲蓄比率,以累積一筆計劃於退休時使用的固定資金。
2008年的金融危機是拖低永久性收入的典型負面衝擊:2008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依然預期,於2008至2013年間全球GDP增長平均達4.2%,但於2010年10月卻調整為平均達3.4%,及後更進一步調低至3.2%。在金融危機前,甚至在2010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中期全球GDP預測中,GDP增長遠高於4.5%以上,然而現在均跌至4%以下。由於會嚴重拖低永久性收入及稅收,因此這些改變都非常重要。
有見及永久性收入下跌及未來稅收將會減少,各國政府需減低經常性開支,以保持財政政策及債務於可持續水平。在金融危機的餘波下,財政開支減少會對整體需求產生負面影響,並擴大輸出缺口及使失業率上升。從周期性角度而言,較理想的代替方法是降低未撥款的未來財政債務,其中,最簡易之法是國家提高領取退休金的年齡。如此,現時的財政赤字便會維持在較高水平。
延後領退休金影響兩方面
德國的調查經常發現,個人家庭一般不冀望依賴政府的公共退休金系統,而且企業退休金仍未普及,加上額外資金系統發展未盡完善,家庭因而難以全面依賴這些系統。提高領取退休金年齡將產生兩個影響:1)降低受扶養人士比率(即未來退休人士相對工作人口數目)。透過縮小退休金缺口將可提高退休金系統的穩定性、可靠度及信用度;2)縮短家庭於退休後無收入的支出時間,亦即預期要依賴使用積蓄的時期。企業因而意識到更可靠的退休金系統意味未來稅項減少,勞工潛在供應增加,及GDP和需求增多,並因此創造更有利的投資條件。
總括而言,我們相信提高領取退休金年齡可助降低德國現時過度存款的狀況,並輔助歐洲央行透過降低利率以刺激消費及投資的貨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