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歐洲 | 2016-07-31 05:00

Karsten Junius

意大利受銀行業問題及政局困擾

放大圖片

英國脫歐公投帶來的衝擊,已令市場重新注視意大利銀行系統陷入極度困擾的問題,而這更被視為新一輪歐羅危機。問題的核心在於意大利銀行資產負債表內龐大的不良貸款,佔總貸款的15.4%(歐羅區平均僅超過7%),而這並非信貸過度擴張所得之結果。

10年來,意大利銀行予非金融企業的貸款一直緊隨歐羅區其他地方的借貸模式;真正的原因歸咎於意大利及銀行慘歷約20年停滯的經濟。雖然在2008年金融危機及2010至2012年國家債務危機的雙重震盪下,並未引發危機,但卻令情況惡化。2011至2014年間,意大利12季的國內生產總值中便有9季錄得收縮,而今天則維持在2000年的水平。

寄望經濟復甦解決問題

錯誤選擇銀行業管治模式,加上錯失政策性機會,令宏觀經濟狀況更加脆弱。1990年,業界為切斷政治與銀行的關係曾進行初步改革,但隨着時間轉移,結果反而加強了當地政府與地區銀行間的聯繫,直到今天這仍是個未解決的問題。當不良貸款在2012年變得更加明顯時,意大利卻寧願視而不見,採取拖字訣,把希望放在往後幾年從沒實現過的經濟復甦上。

與歐洲其他國家比較便可看到,於2012年,西班牙接受歐盟更嚴謹的財政緊縮要求及監管,換來為境況不佳的銀行體系之改革和資產重組機會;而意大利對歐洲的財政紀律有所警惕,因而錯失機會。2014年,當歐盟通過解決銀行危機的新規定後(即《銀行復甦及清算指令》),機構框架便開始轉向。指令主要是為投資者及債權人,於決議當局取得其他穩定資金來源前提供的拯救機制,然而這在意大利遇到阻力,因為當地大部分債券持有人均為散戶投資者。這問題於去年秋季當4間小型地區銀行執行新例時更為明顯,並廣泛引發針對政府及意大利銀行的反對聲音。

市場動盪顯問題迫切性

總理倫齊曾嘗試製造「壞銀行」(Fondo Atlante),以去除銀行資產負債表中主要來自私人機構的不良貸款,但過程舉步維艱,因為投資者在沒有得到政府更明確的保證前(保證很可能會違反歐盟規則)一直保持觀望。因此,英國脫歐為市場帶來之動盪,便為當地的結構性解決方案帶來迫切的需求壓力。至今,歐盟依然堅持任何援助都必須在指令框架內進行。意大利政府則提出應用自救規則時需要更大的靈活性。

另一方面,倫齊還要處理其政治日程。憲法改革公投將於11月6日進行,他的政途將取決於這極具爭議性的改革能否獲得通過。新規則將賦予總理及政府更大權力。支持者視改革為精簡立法過程的必需,即使結構性改革不得人心,意大利終需採取此法,但公眾輿論仍未被說服。此外,新憲法與新選舉法緊密相連,賦予獲最多票數的政黨更多議席。很多選民擔心權力將過度集中於少數人手中,令民粹主義政黨可能成為大選中勝出的有力競爭者。

11月公投增政治不明朗

結論明確指出,政治不確定因素不大可能進一步消散,更甚的是很可能於夏季末及秋季增加。隨著11月6日漸近,市場將重新審視意大利的財政狀況。

處於困境的銀行業急需援助,此將恢復行內部份秩序,並推動信貸流入疲弱的意大利經濟體。金融市場崩壞的時間愈長,銀行的自救程序就成必需,而嚴格執行銀行自救程序將分別為家庭及政府帶來財務和政治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