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ETF | 2016-07-26 05:00

張嘉敏

長線供應減 油價落後適時部署

放大圖片

投資者對環球量寬的預期升溫,憧憬本周美日兩國央行議息,美方或會維持指標利率不變,而日本則有機會採取加碼的量寬手段救經濟,帶動環球熱錢增加,利好商品及股票市場,美股連番創新高,港股亦重上250天線即牛熊分界線。

雖然近期美國經濟數據轉趨理想,上月新增職位超過28萬份,大幅高於市場預期,新屋動工數量亦反映樓市有復甦的跡象,增加今年內加息的機會。可是英國「脫歐」陰霾仍然籠罩,美國的通脹距離2%目標仍有距離,聯儲局主席耶倫即使要加息,考慮的難度增加。

新發現石油蘊藏量創新低

觀乎美股目前的走勢,已陸續有分析認為短期升勢過急,相反如石油等的商品,在此輪大市行情中並未有太大受惠。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全球新發現的石油蘊藏量創逾60年新低,顯示未來10年石油供應量有潛在短缺可能。

報道引述IHS資料,指出石油探勘業者去年發現原油與液態天然氣的數量為28億桶,是1954年以來最低,主要由於石油公司減慢探勘石油活動。打從2014年夏季石油與天然氣價格大幅急跌,此時石油業大幅減少投資,探勘活動受影響最大,康菲石油放棄離岸探勘,雪佛龍亦大幅削減離岸探勘的投資。

經濟倘回暖新供應難配合

由於新發現的蘊藏量中,大部分是在離岸的深海區,生產石油的周期平均需時7年,即是說一旦環球經濟回暖,原油供應一時間增加的機會幾乎是零。因此,按照新發現石油蘊藏量持續下降作估算,從2020年開始全球石油供應量將會減少。有研究機構甚至指出,若新發現油田數量沒有改善,到2035年全球石油供應量將每天短缺約450萬桶,最終推升油價。

石油除了是能源儲備,亦是各國兵家必爭的戰略物資。《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石油進口增速快於煉油商的原油加工進度,單是今年上半年的過剩石油供應量達到1.6億桶,足以滿足中國約兩周的石油需求。

欲部署石油追落後的機會,市場有ETF以石油作追蹤目標。由於這類ETF沒有借貸及槓桿成分,不會出現如投資期油市場追補「孖展」的情況出現,適合投資者作為整體投資組合的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