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分析 | 2016-07-25 05:00
陳致強
美國就業數據向好,市場反應正面,美股再創新高,新興市場也見大量資金湧入。如果市場保持上揚走勢,筆者並不會感到意外,但在此奉勸投資者,中線而言勿要對資產價格的走勢太過樂觀。基本面穩固,才是股市長線上升的關鍵。但從基本面來看,新興市場仍然面對龐大的美元債務,經濟前景欠佳,與股市走勢截然不同。
亞洲貨幣難再大幅升值
首先,新興市場的企業盈利仍然持續收縮,有些分析指,股價上揚,將可以帶動盈利回升,某程度上這並非錯誤的說法,股價帶動盈利的情況,在牛市周期初段也頗為普遍。然而,新興市場的信貸增長仍遠高於其名義GDP增長,事實上,在過去10年來信貸的急速增長,已到了難再維持的地步,但除了南韓之外,亞洲大部分地方的企業盈利卻未有因而改善。而南韓的盈利上調,主要都只是因為三星電子的核心業務──智能手機和半導體業務改善的結果。
其次,正當人民幣穩步貶值之際,很多新興市場貨幣卻錄得可觀的反彈。如果人民幣貶值持續,很難想像其他亞洲貨幣可再進一步升值。原因很簡單:中國是出口大國,在亞洲,人民幣的地位已經與日圓旗鼓相當,甚至更加重要。而對於很多亞洲出口國來說,中國才是真正的競爭對手。如果人民幣持續貶值,出口競爭力提升,將會打擊其他亞洲國家的出口。
新興市場PMI未見改善
第三,儘管股市和貨幣均上揚,工業金屬價格也已反彈了不少,但新興市場的經濟根本未見復甦,PMI指數又再次滑落。中國佔全球工業金屬的一半需求,究竟金屬價格能否持續強勢,仍屬未知之數。有人就認為,金屬價格反彈,只是因為投資者預期聯儲局會延遲加息,美元轉弱,才令資金流入金屬市場。6月份英國發生「脫歐」事件,更進一步推升金融價格,令不少商品期貨的長倉升至近年的高位,或象徵着金屬價格在短期內已經見頂。
無可否認,南韓及台灣的PMI指數確有改善的跡象,然而這多數是來自於電子產品的需求有所改善,相反,市場對於工業貨品、機械、原材料等的需求卻持續疲弱。在台灣,由於電子出口強勁,令製造業出口萎縮的情況有所緩和,但機械設備生產仍然低迷。南韓的情況也是差不多,半導體出口強勁,而機械設備則大大收縮。
慎防美聯儲局意外加息
第四,聯儲局或會推遲加息,成為近日新興市場及金屬價格上升的原因。但美息走勢是否一定會合符預期呢?事實是,市場對於美息的看法一直在轉變,由今年初認為美國加息在即,後來金融市場大跌,為加息預期降溫;到了6月,本來加息的呼聲再次上揚,但就業數據不理想,加上英國脫歐危機,又令加息的時間表一再推遲。如今市場已逐步消化脫歐的負面衝擊,再加上美國種種領先數據又向好,最新的通脹按年上升2.3%、零售銷售按月升0.5%、工業出產按月升0.6%,均令市場再次憧憬聯儲局會提早加息。如果美息一旦回升,令美元轉強,這將對金屬價格、新興市場及其他風險資產都帶來調整壓力。
近期美國經濟數據令人鼓舞,工資增長也正在改善,只是由於美國政府的統計缺陷,才掩蓋了這一事實。筆者並不是說利率會立即上升,但美國一旦加息,卻甚有可能會令市場大感意外。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除了美息走勢,大家也應該關注意大利的政局發展。意大利總理倫齊(Matteo Renzi)將其政治生涯,都押注在10月舉行的憲法公投之上。究竟意大利和柏林/布魯塞爾之間如何處理銀行重組的問題,倫齊的公投押注又能否成功,能否繼續留任總理一職等,將會影響意大利及整個歐洲的經濟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