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人民幣理財 | 2013-02-07 06:00

周洪禮

人民幣動力指數解讀

放大圖片

進入新的一年,人民幣國際化亦踏出新的一步。人民銀行兩周前與中國銀行台北分行簽署「關於人民幣業務的清算協議」,如一切順利,寶島指定銀行最快可於農曆年前開辦相關業務。而一直積極爭取成為歐洲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倫敦,早前亦表示其央行已做好準備與人民銀行達成貨幣互換協議,意味著英國將成為首個與中國簽訂貨幣互換協議的七國集團國家,為人民幣向國際化邁出重要一步敞開了大門。而本港15家銀行亦於最近就26個前海發展項目簽訂貸款協議,標誌着前海跨境貸款業務正式啟動。

一時間人民幣國際化甚囂塵上,然而到底普羅大眾在這大趨勢下能受惠多少,卻沒有數量指標量度。有見及此,星展銀行最近推出了「星展人民幣動力指數,專門用來衡量香港企業使用人民幣的水平、對使用人民幣的接受和滲透程度,從微觀層面剖析香港逐步發展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進程。

「星展人民幣動力指數」主要由四個部分組成,從多方位調查人民幣在香港企業的滲透程度:一 企業在過去和未來一年的實際和預期營運狀況;二 企業過去與未來在業務上對人民幣的需求;三 企業獲得人民幣融資的難易度;四 企業對人民幣貿易結算服務的需求。首次公佈的指數為54.9,繼後的季度數據變化將反映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演變步伐。以下為首次調查結果的摘要和解讀:

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 以低基數快速增長

在有使用貿易結算服務的企業當中,9%表示其部分跨境貿易業務在過去12個月曾以人民幣結算;而26%正考慮在未來12個月採用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這與人民銀行公佈的宏觀數據基本一致,在2012年首三季,人民幣結算貿易佔同期貿易總額的11%。

企業對人民幣對沖產品存在實際需求

接近50%的受訪企業表示人民幣升值直接縮減了其盈利空間。這說明了在過去一直依靠規模擴張和勞動力優勢生存的企業,目前正面對被淘汰的風險,並意味著這些企業必須向高質量和高效益的經營模式轉型。而在轉型過程當中,企業應更多地利用對沖產品降低匯率風險。

香港銀行人民幣貸款業務有待擴展

沒有受訪企業進行人民幣融資,這情況與政策發展有莫大關係。目前,除了利用人民幣到內地作直接投資外,境外企業缺乏人民幣融資誘因。截至去年11月,香港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僅700億元人民幣,明顯滯後整體離岸市場發展。然而,我們對於相關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因去年監管當局已陸續放寬對香港銀行進行人民幣貸款的限制,前海跨境貸款等試點計劃亦可望為銀行的人民幣資金提供出路。

圖2:企業過去與未來在業務上對人民幣的需求

圖3:企業獲得人民幣融資的難易度

圖4:企業對人民幣貿易結算服務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