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分析 | 2016-06-03 05:00
侯延琨
隨着中國經濟在2015年面對愈來愈大的困難,汽車製造商開始降低汽車售價,並向中國買家提供購買優惠,以刺激需求。
但是這些策略並未成功,而銷量增長亦未見恢復。2015年第三季的乘用車行業銷量增速同比持平。
在第三季,乘用車行業銷量錄得430萬輛。這是由於中國整體的宏觀經濟疲弱、A股市場波動,以及二線城市的銷量下跌所影響。
當局減稅刺激銷量
於是中國政府把小排量乘用車(1.6升或以下)的購買稅率削減一半,由原來的10%減至5%。這個政策由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底生效,並與2009年大幅提升銷量的措施相似。
今次減稅後,銷量立刻反彈並在2015年第四季錄得增長逾20%。
隨着減稅期於2016年12月結束,在該段期間進行的提前購買將可讓2016年的汽車行業受惠【圖1】。我們預期今年乘用車行業銷量的增長率約為8%,但由於高基數和提前購買的影響,行業銷量的增速將於2017年放緩至2%。
韓日經驗可以借鑑
但是中國汽車行業的未來應該何去何從?我們認為,可以參考南韓及日本的發展經驗。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日本的汽車行業錄得高速增長。但是由於基數較高,因此在七十年代初增長開始放緩,但此時日本的乘用車滲透率持續增加,由原來的5%增至13%。而在七十年代末的5年期間,增長持續,令日本的汽車滲透率增至20%【圖2】。
南韓在八十年代初至2002年,經歷了與日本差不多的發展模式【圖3】。
四因素續推動市場
從日本和南韓的發展經驗來看,中國似乎正處於第二增長階段的中央,與南韓在1993年及日本在1971年的情況相似。
我們認為,往後4年中國乘用車市場將持續增長,但增速會比以前更為溫和。由2010年代首5年錄得12%的複合年均增長率,下跌至2016至2020年的3%。
我們預期,中國將在2020年出售大約2500萬輛乘用車,總乘用車保有量為2.03億輛,滲透率為每1000人144輛。
該滲透率相當於日本在1974年及南韓在1996年的水平,而該兩個國家其後的增長亦開始放緩。
推動中國市場的四大因素包括:
• 購買力增加-稱為「R值」(汽車價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一個國家的汽車購買力的主要指標。 若中國與日本及南韓的發展情況相似,其汽車行業亦應持續增長直至2020年。
• 現時的汽車保有量依然低-在2014年底,中國每1000人的乘用車保有量維持於90輛,與日本在1970年或南韓在1992年的情況相似。這些國家均在幾年後也錄得雙位數字的增長。
• 更新需求-隨着中國的汽車行業在15年前開始增長加快,我們預計,在早年購買了汽車的人士,現在可能正考慮換購新車。事實上,更換舊汽車佔現時的新車銷量約40%,我們預期將來的比重很可能持續增加。此外,當換車時,買家往往會升級至更優秀的型號。因此,我們預期,高端轎車、SUV及豪華汽車將可受惠。
• 汽車金融滲透率的持續提升-現時,中國的汽車金融滲透率只有大約35%,比巴西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還低。隨着中國的消費型經濟增長,汽車金融滲透率會不斷增加,並可協助推動汽車的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