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MPF | 2016-03-05 05:00

曹偉邦

放大強積金回報潛力

放大圖片

隨着分期提取強積金的措施落實,成員於退休時可選擇不要一次過提取強積金,因此於投資組合部署時可作出一些微調,尤其是降低現金比重,從而提升強積金的回報潛力。

根據最新數據,現時強積金投資組合內,高達16%為存款及現金等風險及回報極低的資產類別,屬於偏高水平。將資產投放於等同存款類別的成員大致上可以歸納成三大種類:第一種成員極其害怕承受風險,但求保本已心滿意足;第二種成員可能於加入強積金制度時並未填寫投資選擇,其後也忽略管理強積金,供應商因此將其供款投資於最為保守的資產;第三種為即將退休人士,希望避免承受市場波動而將資產轉為現金。

存款不能跑贏通脹

對於第一種成員來說,由於風險承受意欲極低,現金及存款的確有可取之處。但筆者必須提醒這類成員,現金及存款不可能跑贏通脹,投資組合的購買力必然會被蠶食。就以過去15年的情況為例,同期的通脹率為1.8%,但等同現金存款的保守基金,年回報率僅0.8%。

換言之,投資組合的購買力每年被蠶食1%。不要少看這1%,計及40年複式效應後,10000元的資產差距達6660元。因此,於可能的情況下,應將部分資金投資於債券,因債券的風險雖略高於存款,但仍然屬於低風險,而無論是香港或環球債券的15年年率化回報,也高於同期通脹率,至少能保持購買力。

切實管理投資組合

對於第二類成員來說,最理想的情況是當他們看到這篇文章後,能「的起心肝」管理強積金投資組合,以自身的風險承受水平調整投資部署,避免血汗錢被通脹蠶食,同時錯失提升回報的機會。

此外,成員可留意有望於今年底推出的核心基金。根據條例草案建議(未獲立法會通過),50歲以下成員的股債比例為6比4,之後每年(由50歲至65歲)會自動調整股債比例至2比8,並不會再投資於保守基金,某程度上可以被動地解決新供款及累計權益問題,釋放強積金的投資潛力。惟成員要留意自身的風險承受水平及回報期望是否適合核心基金。

資產繼續滾存投資

對於即將退休的成員來說,分期提取強積金的做法可令投資組合的部署有所變化。很多成員擔心於提取強積金時遇上市場波動,令提取金額縮水,但實施分期提取後,成員可以保留大部分資產於強積金制度內,可以繼續滾存投資。因此,於退休前不一定要將資產轉為現金及存款這類極為保守的部署。

筆者建議成員只將未來一年計劃提取的金額,轉換成保守基金,其餘可繼續投資於以債券為核心的投資組合。如果風險承受水平許可,少量股票投資更有助提升回報潛力,而北美股票或環球股票基金的風險水平往往相對較低。

總而言之,於可能及風險承受能力許可的情況下,盡量減少現金及存款的投資比例,放大箇中投資潛力,這對提升成員的退休保障及強積金表現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