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分析 | 2016-03-03 05:00
陸庭龍
剛在上海閉幕的G20峰會,雖沒有令人振奮的經濟新展望,亦沒有讓人吃驚的壞消息。早前大家揣測會成為與會者焦點的人民幣滙率問題,如輕風拂柳一樣,不着一點痕跡。自春節假期後,在岸人民幣滙價和離岸價一直處於相對穩定的水平,人民幣兌美元在6.52至6.55之間徘徊,而在岸和離岸人民幣滙率之間的差價也幾乎收窄至零。
人幣穩股市有支持
人民幣滙率貶值的趨勢觸動着投資者的神經,只要人民幣有任何貶值或大幅波動的走勢出現,商品和股票價格便波動。我們甚至可以用「人民幣滙率好,股票好」來形容兩者的關連性。這個「好」字,不是只升不跌的意思,而是只要人民幣滙率穩定或緩慢移動,股市便有支持。
現時的節氣處於冬去春來的階段,環球資產市場也有着相同的景象。原因是不管貨幣政策也好,財政政策也好,只要可派上用場的,政府都用上。內地剛公布的2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數值為49,是2011年底以來最低的,而且持續低於50的盛衰分界線。還有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將中國評級展望由「穩定」調低至「負面」,更指出中國經濟面對三大困局,分別是財政收益持續疲弱;政府債務水平不斷上升;資本外流導致外滙儲備下降。其實,不需要三個那麼多,任何一個穆迪指出的困難,時間換在一個月前,足以震散A股市場。
樓市政策並不理性
執筆時上證綜合指數上升60點,接近2800點,恒生指數則大升500多點,挑戰20000點的心理關口,原因是什麼?就是政策,不光是人民銀行在上周末宣布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至17%,釋放約7000億元人民幣的流動性到市場去。不夠嗎?還有內地各大省市積極落實樓市去庫存的政策,各地紛紛放寬買樓首付比例、稅務優惠、鼓勵農民進城購房等措施,一線城市的樓市成交熾熱,什麼三、四線城市的樓宇空置率過半、鬼城的說法,全都拋諸腦後。瀋陽市更推出大學生買樓零首付優惠,簡直是抄襲美國次按危機的發展過程,殊不理性。
兩會前夕政策效應
投資市場有些時候是不理性的,理性就輸了。在周三的恒指行情中,內房股普遍漲停板,中石油和中海油雖然受到油價低迷和穆迪考慮調低兩者評級的衝擊,股價皆反彈。在北京即將舉行兩會的前夕,恒生指數及內地A股率先上揚,表示政策的效應被放大,那些耳熟能詳的基本分析和宏觀經濟考慮可放置一旁。
美國總統選舉前哨戰已隨着「超級星期二」而升溫,美股也進入「穩定」的階段。歐洲、日本的負利率環境短期內不會逆轉。投資者如浸在溫泉內看雪景,大可樂在其中,短暫忘卻煩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