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16-02-06 00:00

仁心仁述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

祝你年年有「蝦」

放大圖片

農曆新年將至,相信大家都忙着準備團年飯與家人慶祝。蝦是很多人的必備新年菜式,「蝦」的同音字是「哈」,帶有吉祥之意,象徵「時刻保持快樂」。其實,如果懂得選擇,快樂的將不只你,還有自然環境和我們所愛的地球。近年,「無翅宴」已成為綠色餐飲新標準,你有想過把你的菜單變得更環保嗎?

蝦有各種捕撈方法,如果欠缺妥善管理,便會對環境構成嚴重影響。以南中國海蝦為例,漁民通常使用具有破壞性的底拖網捕撈蝦,破壞海床及其生態系統。此外,底拖網能導致大規模的意外捕撈,即無意間捕獲非目標物種,當中有些已經被過度捕撈或受到威脅,而且還包括一些魚類魚苗,甚至是海龜和鯊魚。最終的結果可能是導致漁業資源顯著下降,市場上可供選擇的海鮮減少,並推高售價。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進行的最新研究已經指出,在南中國海的海洋資源已經下降至只有五十年代水平的5%至30%。

養殖蝦不是出路

或者你會說,市面上很多蝦都是人工養殖,應該比捕撈好得多。可是,缺乏妥善管理的養蝦場會在開墾時清除濕地和紅樹林等重要生境。加上在缺乏恒常檢查情況下,添加到蝦塘的抗生素和化學品可能因處理不當隨廢水排放,污染周遭土壤及河流。

除了捕撈和養殖蝦帶來的環境挑戰,市場上很多加工海蝦均進口自泰國,泰國蝦的漁業經常被指涉及嚴重黑工問題。最近有新聞報道指出,當地海蝦加工場或會僱用非法移民和童工作為廉價勞工,甚至奴隸,他們一天工作十多小時,但只能換來不成比例的微薄收入,食用這些工場製成的蝦類產品;有機會間接支持「血汗工廠」。

守護地球飯桌開始

當然,熊貓會並非勸你從此不碰蝦類產品。想食蝦之餘又環保?環保蝦就是你的理想之選。印有養殖管理委員會(ASC)或海洋管理委員會(MSC)標籤的蝦類產品已經獲得認證,無論捕撈或是養殖均符合法律和可持續性標準。

其實,除了蝦以外,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漁業運作管理模式,同一海鮮品種於不同地區的生態狀況也有異。例如,東星斑在東南亞遭過度捕撈,但澳洲的東星斑仍維持在可持續的健康水平。

2007年,WWF推出首個為香港度身訂造的《海鮮選擇指引》,包括超過70種於本港街市、超級市場、冷凍食品店和海鮮食肆常見的海鮮品種,並列明其來源地及生產方法(捕撈或養殖),方便消費者參照指引建議,選購「環保海鮮」,拯救海洋生態。今個新年,請與親朋好友來一頓環保團年飯,守護地球,從飯桌上做起!

下載「海鮮選擇指引流動應用程式」

Android:wwf.hk/SeafoodAppAndroid

Apple: wwf.hk/SeafoodAppIOS

 

海洋管理委員會(MSC)

MSC由世界自然基金會與聯合利華(Unilever,全世界其中一個最大的急凍海鮮採購商)於1996年成立。現在,MSC是一個獨立和非牟利的機構,旨在與漁業、零售商和相關機構合作,鑑定、證明並促進合乎可持續發展的漁業,希望其能在全球的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經濟發展方面更健全發展。有報告指出,參與MSC認證計劃的漁業,整體上均能豐富漁業資源及減少對周邊海洋生態的衝擊。

養殖管理委員會(ASC)

ASC為獨立非牟利組織,由WWF及The Dutch Sustainable Trade Initiative於2010年共同創立,旨在建立一個全球認可的系統,以認證由環保養殖業生產的海鮮。所有經ASC認證的產品均會在包裝上載有該標籤,以證明這些養殖場在執行及管理層面上合乎環保準則,消費者亦可以快捷簡便地識別來自環保養殖漁場的海鮮。

撰文: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

相片:WWF-Hong Kong

 

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漁業運作管理模式,同一海鮮品種於不同地區的生態狀況也未必一樣。圖為阿拉斯加的漁民。© WWF/ Kevin SCHAFER

缺乏妥善管理的養蝦場會污染周遭土壤及河流。© WWF-Madagascar / WWF-Can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