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16-02-03 00:00

價值物語 郝承林

三高不一定壞 三低不一定好

放大圖片
「三高」、「三低」,說的不是什麼健康指標,而是經濟增長、物價和利率。經濟復甦,增長加速,百業興旺,帶來通脹。待物價累積一定升幅、且市場對資金渴求,央行便會提高利率,吸引資金回流銀行體系,平抑物價和防止經濟過熱。高利率不一定壞事,因背後代表的可能是高增長。但待利率高於通脹2厘,又或利率虛高而增長不再(即市場對資金渴求減退),往往便是經濟由盛轉衰的開始。 「三高」周期發展會有例外嗎?有的。當通脹過高,反過來損害經濟增長,便會進入物價上升而沒有增長的滯脹環境,此時便要央行動用利率政策來打開局面。 上世紀八十年代,聯儲局主席伏爾克(Paul Volcker)為打擊通脹,將美國的利率提高至18厘,成功降 ...

(節錄)全文共116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