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01 00:00
香港掌故 麥敬灝
港島銅鑼灣,本為海灣,西自東角起,至東端七姊妹角為止。七姊妹角,即今北角。
銅鑼有活水
相傳南宋堪輿大師賴布衣,與弟子於某日來到港島,從高處俯視港島北面風景。弟子見此灣狀似銅鑼,鑼中有活水,便說居此地者,他日必成此島首富。
但賴布衣卻謂銅鑼雖美,惟欠椎也,無椎擊鑼,銅鑼不響,發富不難,為此島之首,則難矣。翻查舊地圖,昔日銅鑼灣一帶尚是農田時,每逢退潮,淺灘外露,其狀果真甚圓,頗像銅鑼之貌。
銅鑼灣西端海角名曰東角,舊時又稱鵝頸嶺。東角北面有小島狀似燈籠,故稱燈籠洲。英國人在港島建城初期,見局勢未穩,故在銅鑼灣南摩理臣山駐重兵,於七姊妹角建炮台,又建軍庫於燈籠洲,以防清朝派兵反攻。
東角經填海建樓後,地貌已改,昔日海角,今有東角道一街為誌。而昔日炮台所在地,即今北角西面之炮台山。燈籠洲則改以當年海軍軍官之姓為名,稱奇力島(Kellet Island)。
燈籠洲劃作軍區後,水陸居民遂遷至銅鑼灣西岸定居,其擺賣謀生處成新市集,並稱新居地作燈籠洲,市集後遷至渣甸街燈籠洲街市,舊市集所在處,今為登龍街。
在馬灣南部,亦有一島叫燈籠洲,但此洲非彼洲,兩者雖同名,但彼此無關。
舊燈籠洲曾有異聞,謂此島附近有浮沙,若有船誤闖此域,必使漩渦驟起,令船擱淺翻沉。此處名為藏鴨沙,其意或指,即使泳術精如鴨,游至此處,必遭埋沒。
有傳曾有輪船名叫大鴨家,欲駛往燈籠洲。船家勸船長勿近此島,因其船名與藏鴨沙之「鴨」相忌,謂兩鴨相沖必有不吉,又說燈籠洲居民因懼此域之「鴨」而不養鴨。惟大鴨家船長不聽人勸,輪船終沉於藏鴨沙。
今人命名,已不再用「鴨」字,因此字令人聯想起不道德的職業。但以前廣東臨海田地,常有蟛蜞食穀芽,此等小蟹,只有鴨能食之除之,故農夫多在田裏養鴨,以除農害,故鴨乃善物。
船沉扯水局
1950年代,香港航運日漸興盛,常有遠洋貨船來往香港,其中鐵行代理之輪船裏,有一船之名為大鴨家勝高剌,大鴨家者,許是洋名譯音。在舊報紙裏,並未見有船沉於藏鴨沙之記載,故此傳聞,或許僅是以訛傳訛,將流沙處發生過之小意外誇大而已。
後來英國海軍將奇力島售予香港政府,此島今作遊艇會。奇力島與東角間之水域,後填海作地,並建海底隧道。藏鴨沙之位置已難考,但隧道口新建之天橋,其狀似漩渦,風水師謂馬路建成此貌,為「萬箭穿心扯水局」,煞氣甚重。填海工程,雖將藏鴨沙埋在地裏,但其煞氣依然藏於燈籠洲一帶,而此神秘力量,竟令其上之新馬路狀似漩渦,其箇中奧妙,實在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