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9 00:00
人情味濃 姜紀茹
在地產霸權的蠶食下小商舖買少見少,就連士多、雜貨舖也寥寥可數,米舖、粉麵廠更徘徊在消失的邊緣。在荃灣福來邨舊區一帶,無人不識明豐粉麵廠,其自製各式麵食及足料餃子聞名區內,更供應葵青荃灣區居民和各商舖連鎖店。第三代掌舵人李宇揚見證了荃灣近半世紀的滄海桑田,希望以香港精神鼓勵下一代,繼續為未來奮鬥。
個子高大的李宇揚,在荃灣土生土長,與荃灣的關係密不可分,他回憶道:「明豐粉麵廠並不是李家的原始本業,之前爺爺嫲嫲的粉麵廠叫東發隆粉麵廠,地點就在荃灣港鐵站位置,後來要興建鐵路,惟有搬到另一荃灣區地段。爺爺以前做包伙食,賣三文治、奶茶。爸爸少時在麵廠當學徒,後來一家人做麵,於是在從前的荃灣木棉下村建立第一間粉麵廠,那時廠房很山寨,爸爸負責做麵、叔叔學做河粉、二叔負責送貨、爺爺嫲嫲則負責在打點舖面,整個麵廠由爸爸幾兄弟擔起。」
直到1968年,創立明豐粉麵廠的一位世叔伯希望與移民的子女團聚,於是把廚房頂給當時做打麵師傅的爸爸,自始便承接了明豐粉麵廠,而李宇揚15年前亦正式從爸爸手上接管家業生意,多年來一直默默耕耘,最終成為做麵專家。
爸媽是超人
自小在舖頭幫手,回想起孩童時期,對明豐又愛又恨。「那時爸媽終日都會在明豐工作,非常忙碌,為了不讓我們外出危險,大多會留我在廠房,給我負責最易處理的部分,就是把機器生產出來的麵條捲成麵餅然後包裝,那時我會與哥哥比賽誰捲得快!初時覺得很好玩,後來發覺不對勁,每逢假期也要幫手!那時麵廠的氣氛很好,我們是小朋友嘛,幫完手當然會有小吃慰勞,叔叔也會帶我們吃下午茶,食西多。不過,如果有朋友仔叫我們去玩,爸媽卻要我們留下幫忙,我們就不情願了!」
兒時的快樂回憶都在這個舖,孩子可以玩票性質來玩玩,然而父母要供養4個兒子,不得不肩負起重擔。「爸媽都是個超人,爸爸很厲害,日做夜做,就像不用休息,或許那年代的人都是任勞任怨,稍有一點不勤力會被人視為懶惰,上一代的人個個如是。記得爸爸初接手明豐時忙到幾乎不會返家,一早開舖做麵直到晚上,只有兩小時休息,當時的他寧願在舖頭休息也不回家,但到了第二天,他卻龍精虎猛,看他的眼神多凌厲,我們做錯事也不感直視他!」上一代有着這份面對逆境的能耐,遇有挫折兩夫婦會私下傾偈解決,從不讓孩子感受這份辛勞,直至兒子李宇揚長大後,回望粉麵廠的起起落落,才真切地體會到箇中辛酸。
他在廠房四周張望,「不要看舖仔細細,愈細規模瑣碎的事愈多,規模愈大,夠東西給人做,可以專請一個人處理,但若每樣工序都是少少,請人的成本就很高,於是很多東西索性自己做,變得分身不暇!」
最深感受是爸爸患病,他要接手家業, 那年適逢沙士經濟下滑,不少商舖倒閉,加上經濟轉型小販被取替,「以往我們有不少小販客戶,卻因社會的變化而驟減客路,雖然有不少門市的生意仍然維持,但生意額大不如前。可幸的是那時的銀行比較重感情,他們見到爸爸一向生意穩定,無論收數或是找數的表現一向很好,會因爸爸的緣故也對我投下信任一票,甚至相熟的銀行也會幫忙想辦法,主動建議不同的計劃,希望我們融資成功,協助我們渡過艱難期。」
就是這種人情味讓他渡過最困難的時期,回想爸爸的年代,「那時候,人都很重感情,即使是批發原材料的老闆也經常來舖頭談天,爸爸會說我們是幫那個叔叔取貨的,他們一直看着我們成長,即使做生意也沒有現代人那樣計較,客人不會懷疑商舖是否足料,商舖也不介意給多一點。」
好麵配好廚
時代更替,香港少了一份人情味,多了一堆制度,而人心也有轉變。他認為現代的香港人經常把矛頭對向別人,做得不好一定是別人的錯,以食客為例,每個人都會上網評論好不好食,然而沒有人會尋求為何不好食。他就曾經歷一段冤枉的往事,「一位退休人士,對飲食一無所知,以積蓄開了間餐廳,向我們取貨,第一次便投訴我們的麵品質有問題,他發覺煮麵後,裏面是冰,外表卻腍得不得了。當時我也很好奇,於是往他餐廳看個究竟,原來他把麵餅放在冰櫃儲存,這原來是沒有問題的,錯就錯在他沒有經融雪及走鹼的程序便立即放進鍋裏煮,當時麵餅還是一團冰,連鬆開也不能,難怪會出現外腍內冰的現象。後來我當然教他如何處理,然而廚師連煮麵都不會,我也怕他生意捱不住。」
食一個麵可能花10分鐘,不過做麵過程卻不簡單,尤其是以半機械方式運作的麵粉廠,每個麵都是憑經驗打出來的,「半機械的方式製作比全機械在調校品質上更有彈性,一般全機械按數個掣便可以把麵餅打好,但因為香港的天氣四季有異,以半機械的方式操作會更好。在乾燥的天氣,師傅可以在製作過程中取出麵條憑經驗以手感判斷品質,需要時可加水令麵條提升效果。不過這程序會較為困身,由放麵粉入機到打出麵餅來,一步都不能走開。」
一碗好麵可以令人吃得津津樂道,不過李宇揚認為即使絕世好麵也得要遇上懂煮的廚師配合才行。「以雲吞麵為例,潛規則麵是爽口彈牙,食下去腍或苦的則為不合格。為了令麵餅爽口,很多有經驗的煮麵師傅都會加入走鹼水的程序,把麵餅弄鬆放在高的地方吹一晚,留待明天用,目的是讓麵接觸空氣使當中的鹼水自動揮發,減少水分,麵變得乾爽,有彈性。生麵煮時必須『過冷河』,把麵條上的生粉去掉(避免生粉與上湯混合糊起的情況),然後以冰水或凍水沖至麵條表面結實,最後把麵放入上湯打鬆沸騰便可進食。」
年輕一代喜愛吃,卻甚少動手做,為了讓更多人嘗試包餃子,製作愛心食物,明豐粉麵廠創辦人李太(郭冰容)及李宇揚將親臨青衣城,教授製作元寶餃子的秘訣。「以前媽媽為了供養我們都會想辦法增加收入,餃子是其中一項,她吃過其他水餃,發覺皮太厚,於是自創梯形皮把本來四摺變成兩摺;後來除了推出白菜、韭菜、椰菜等水餃,亦研發推出西洋菜餃、雞肉餃、鮮蝦雲吞餃、雞軟骨餃及蓮藕餃等新奇餡料。」李宇揚盼香港人在包餃子的過程中,也可以感受到老香港人勇於面對及決心排除困難的不死精神!
撰文:姜紀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