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16-01-26 00:00

寰宇遊蹤 曾劍華

新加坡 夕陽之歌

放大圖片

新加坡是環保產業園及生態科技園,建築積極探索低碳節能的設計理念,利用採光與通風設計免去使用燈光與空調所造成的能源浪費。可是,在城市急速的發展下,許多古老行業正面臨結業的危機。

由於為了長遠發展,不少有着深厚文化底蘊的行業如汽車陳列室、工場等「不協調行業」均不可在核心地區營運。再加上許多前輩深感老行業工作辛苦,不會強迫下一代傳承,所以,有些工藝買少見少。筆者有幸參訪了部分傳統工藝文化行業,明白到保育這些行業並非易事。

娘惹繡珠鞋是新加坡獨特的文化產物,每雙皆由一顆顆小至一毫米的珠仔繡出金魚或花卉圖案,平均要花上3個月才能把逾7000顆小珠繡在兩塊彩布上,然後再縫上類似木屐的拖鞋上,售價相若於一對名牌高跟鞋。

娘惹繡珠鞋

早期生活富裕的娘惹們都會訂製一對獨一無二的繡珠鞋,但時至今日,穿的人不多,而製作繡珠鞋的工序繁多,又要耐性地人手縫製,故現在的年輕人未必想從事這門手藝,使娘惹繡珠鞋店愈來愈少。

年近70歲的邱金順師傅做繡珠鞋已有五十多年,近年因舖租經常大幅上調,輾轉間搬到牛車水大廈熟食中心地下。眼見顧客不少,應該不愁沒生意,師傅分享說一對娘惹繡珠鞋的成本很高,願花錢買的人已不多,不過,就算再辛苦,他仍會一直做下去。

筆者的友人補充說,珠仔愈小品質愈佳,最好的繡珠鞋是密密的,倘若在坊間見到一大串珠縫上去,或看到天鵝絨布的,那就是不到家的繡珠鞋。這樣一說,讓筆者也想買一對男裝繡珠鞋,怎料師傅卻說不做,因為男裝尺碼與款式比女裝更花工夫,有時想買,也不是有錢就可以。

潮州凍魚飯

新加坡有一種以魚為飯的美食叫魚飯,當地數一數二的專家是年屆66歲的源嘉熟魚第三代傳人許欽榮,可惜來了新加坡多天也緣慳一面,只好找來有份供應炮製肉骨茶食材的茶商白進火帶路於凌晨3時前往工場看看。

魚飯其實就是魚,因為潮州近海,魚比飯更容易找到,成了潮州人主要食糧。人們為了保存魚的鮮味便使用獨特的醃製方法。一般吃到的超過50種,或應該說捕捉到的任何海產都可被製成魚飯,有的是烏頭、大眼雞、馬友或黃腳鱲,就連價值不高的紅魚及泥鯭至鯊魚都有。

每到新年,便選用寓意發財的白肚魚來製;或到農曆七月盂蘭節,會選用象徵生命力、多子多孫的鯉魚來製成。這種東西可在一般的肉骨茶店便找到,吃的時候可以凍吃,也可以煎熱或蒸熱來吃,亦可蘸上醬料來品嘗。

這門手藝工夫繁多,先將魚洗淨擺在魚籃中,放進燒沸的斑蘭葉滾水煮熟,魚取出後放在鋪了糉葉的竹簍,魚不可平放, 然後灑上鹽,再交叉地放上一層魚,再撒鹽,魚和鹽的比例是20比3,風乾後等翌日便可食用。故要凌晨開始炮製,然後放在雪櫃幾天至一星期,所以製作魚飯的師傅不多,亦面臨失傳危機。看到最後,原來是香港打冷舖吃到的凍魚。

祈福奉龍香

筆者不點香不拜神,不知龍香除了用來祭神外,也是極具傳統意義的民間藝術。《水滸傳》中亦有天子特遣下官親奉龍香,將瘟疫趕走,自此一直流傳下來。凡有華人的地方,儘管拜祭的對象不同,也不能缺少祈福祭品,既然祭品有銷售市場,何以會成了夕陽行業?

龍香是華人向神明祈福的「媒介」,每逢過年過節都少不了,但最多不過一天便燒盡,而製龍香程序卻要數個月的時間。小型的龍香要鋪數層木糠,巨型龍香會更多,然後再風乾一個月,可是原材料價格愈來愈上漲,若賣得太便宜,根本不能為生。

在這種需求大於供求下,有些香廠採用半機械化的生產模式,甚至會由中國進口。現時新加坡就只得鄭源興手工品的三兄弟仍堅守袓業,從曾祖父傳承了四代,製作大龍香及利用粘粉、稻禾及鐵線捏作歷代經典人物和建築物模型,賣給廟宇及善信。師傅更隨即為筆者示範簡單香塑,先使用鐵線捏製人形,再將特別調製的香粉黏合起來,然後到戶外風乾、洗塵粒,再上色,一具佛香製品便完成,但整個工序最少也要花兩星期。

而且,近年環保意識提高,龍香與燒衣被認為污染及浪費資源,問過一些燒衣紙店,已減少了25%營業額。筆者實在十分慶幸能在各傳統行業在完全消失前,能了解過他們的行業故事,希望下次再到新加坡時,仍能看到各位老師傅在工作。

撰文、攝影 : 曾劍華

 

鄭氏三兄弟的佛香工藝,從曬乾到上色要花最少兩個星期。

邱金順師傅做娘惹繡珠鞋超過50年。

新加坡河畔的酒吧街,盡顯其現代繁榮的一面。

舊建築排排而立是新加坡特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