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3 00:00
觀潮篇 李子衝
衣、食、住、行,生活的四項基本元素。
香港是個自由地方,衣,規管得最少,只要不是衣不蔽體,便任由花枝招展,多彩多姿,各有各的時尚,隨意順流逆流;食,只要符合衞生條件,便可珍饈百味,中西薈萃,各適其適;住,管得多一點,理由是有一半以上市民入住政府的公營房屋,申請有申請的規定,使用有使用章程。不過,限制最多的是行。
香港地小人多,大家一齊出外,很容易造成人車爭路,不加管制,一定險象環生,所以一早便發展公共交通系統,方便市民出入。香港島的電車和纜車已經超過100年歷史,大家都習慣使用集體運輸。如果我們像美加一樣,上下班都駕私家車,擠塞情況便不堪設想,因此政府管制特別嚴格,譬如發牌、班次、道路使用等,巴士和專線小巴除了路線之外,連上落車站位置都要由運輸當局批准,目的令行有個平衡的局面,容易管理。
根據運輸署數字,香港自2012年開始,平均每天有1200萬人次乘搭公共交通工具,2012年是整整1200萬,2015年10月是1270多萬,這當然是自由行帶動流動人口的結果。具體數字如下(2015年10月的每天平均數字):
《施政報告》跟進較早前運輸局的「公共交通策略研究」,會認真考慮豪華的士,以及小巴座位由16個增加至20個。特首在《施政報告》提出,說明成事的可能性甚高。不過,在決定之前,先要研究市場的平衡。
上述數據,在過去5年十分穩定,由於香港人口沒有多大變化,輕微跳動是由於內地自由行和遊客的數字改變。但是Uber入侵本地市場,打破業界平衡,影響的士利益,同時暴露的士服務的差勁,單頭車主提升服務的困難,以及業界缺乏創新,不懂利用資訊科技,處於落後的局面。
政府發展豪華的士無可厚非,但有幾點必須注意:一是取締Uber無牌經營,否則與有牌的士的競爭是不公平的;二是照顧現有的士持牌人的利益,讓他們可優先換取豪華的士牌照;三是不應把Uber摒諸門外,而是吸引它申請牌照,納入監管;四是盡量以專利形式經營,以便易於管制,並可以隨時提高服務水平。
至於增加小巴座位,似乎沒有這個必要。根據運輸署數據,過往6年,小巴載客量極其穩定,沒有失掉市場(以每天平均人次計):
如果由16座位增加至20座位,換句話說,即是增加25%運載能力,本來是4300部,增加至5300多部,多了1000多部運載力,自然會打破平衡,進佔其他交通工具的市場——最受影響的是的士與專利巴士。
對的士而言,可以話三重夾擊,一是Uber入侵,二是引入豪華的士,三是增加小巴座位。試想想,的士行業怎能按捺得住,政府處理不法,活像計時炸彈。專利巴士方面,反而容易製造雙贏局面,經常聽到巴士公司說有六七成線路虧本,大巴虧本,可能是小巴的商機。政府年年說巴士路線重組,但是地區人士認為一部都不能少;可否政府強力推行,大巴虧本由小巴經營策略,那麼小巴毋須增加座位,便能夠拓展市場,亦可消弭大巴怨氣,真是一舉兩得。
李子衝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