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宏觀分析 | 2016-01-05 05:00

良言共享 王良享

H股靠A股番身

放大圖片

剛踏進2016年,第一個經濟數據12月份中國官方採購經理指數顯示,中國製造業連續第五個月萎縮,報49.7,但另一個追蹤服務業的指標──非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則升至16個月以來最高水平的54.4,此報告突出了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趨勢。

第二季PMI料有好表現

中國製造業疲弱已是見怪不怪,美元強勢及過剩供應令上游產品價格持續下跌,環球貿易額萎縮及年底資金緊張狀況等負面因素,令製造業PMI反彈乏力。

不過,自去年8月份至今,人民幣兌美元滙價已下跌4.4%,而美滙貿易加權指數則只上升1.6%,反映人民幣兌美元及其他主要非美貨幣都有不同程度的跌幅,有利出口,而油價下跌帶給上游企業的困境亦逐漸由消費及服務的上升蓋過,預期1月份中國PMI會繼續改善,畢竟製造業PMI中的就業指數已再進一步下跌至47.4的4年低位,反映創造職位以維穩已是刻不容緩,中國領導層在剛過去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再度暗示本年度會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筆者估計,年內財赤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將調高至3%,意味着將會有約5000億元人民幣的新資金,投入於基建及民生改善措施,如「廉租房」及「戶口改革」配套。因此,筆者估計,製造業PMI今年第二季可重回50以上。

中國因素左右環球市場

美國加息,會後聲明並不鴿派,引致美股回調。惟自從12月17日宣布加息,至年底,標普500指數其實並無大變動,實際上,蘋果公司在兩周內的6.4%跌幅已將指數拖低4.7點。蘋果公司是否美國企業的寫照,能否反映整體美國大市實是見仁見智,但標普500去年內出現最大跌市的8月24日及9月1日,卻明顯是受偏弱的中國8月份財新製造業PMI公布所帶動。中國經濟增速如何,內部金融風險是否受控,資金是否充分到位,以至人民幣滙價會否無底式下跌,都會是今年內影響中國股市,甚至環球股市的主要因素,美國加息周期的「殺傷力」與美元超級強勢的憂累,反而是其次。

美國成功調控股債泡沫

美國「退市」之說由聯儲局前主席貝南奇於2013年5月份提出,經歷一年半時間後實施,表面上的說法是勞工市場「形勢大好」,底子裏實際是控制股、債泡沫。以過去一年,美元滙價上升10.5%,美國標普500指數卻下跌14.96點,及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全年上升10點子至2.27%來看,聯儲局調控美國股市及債市泡沫可算頗為成功。美國加息後,商業銀行存放於聯儲局的超額準備金仍高達2.5萬億美元,加息令流動性乾涸之說不成立,環看亞洲國家滙價,自12月17日美國加息後,除人民幣以外,並無一種有大幅貶值,可見亞洲市場對美國加息已有頗充分預演。

A股今年仍具上升空間

自12月中美國加息,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價已被人行調低310點至6.4936,自11月底,該參考滙價已下跌974點,反映一個月內人民幣兌美元下跌1.5%。本來人民幣滙價下跌已非新聞,但今次人民幣兌美元下跌時,一籃子參考貨幣兌美元滙價卻相反地上升1.8%,12月份,歐羅兌美元上升達2.8%,日圓兌美元則上升2.3%,簡單地說,當美元滙價下跌時,人民幣滙價比起美滙下跌更多。雖說人民幣短期內無走強基礎,但過去5個月來的貶值幅度顯然已遠大於美滙上升的幅度,現今人民幣水平並不再無理性地「超高」。人民幣滙價穩定後,將紓緩香港H股的沽壓,幫助A股與H股價差收窄。

總括來說,中國經濟增長率下降已被市場消化,國內A股今年仍具上升空間,香港經濟增長回落,但H股可藉A股上升反彈。美國加息步伐慢是市場共識,但聯儲局似乎對美國經濟過分樂觀,美股大升的門檻高,可能性低。歐、日繼續量寬支持歐洲、日本股市,但歐羅及日圓今年內再大跌空間不多,只可低買、不宜高追,應多注視內需股份。新興亞洲中有「自救」能力及決心者,如印度、印尼及菲律賓則較可取。